面对文武百官的质疑,一众大臣的反对。
朱佑樘一脸鄙夷,一言不发。
张山风则不以为然,淡然一笑:“诸位多虑了!
陛下乃兵法大家,岂会不知道兵分三路,其中的凶险所在。
北伐军,一路远征鞑靼,将会有骷髅师配合,想来应该没有大碍。
北路大军,真实的目的并非征伐,而是驱逐鞑靼人。
此举,是为了避免鞑靼人,趁我大军远征西域,袭扰边境。
甚至,会在朝廷大军远征之际,威胁京师!
至于南下的两路大军,亦是一样的道理!
朝廷的大军,目的其实是西域波斯地区,德里苏丹国,泥婆罗等国。
甚至,还有更远的帖木儿帝国,以及奥斯曼帝国!
然而,以孟加拉国以东的大古剌和底马撒,是很大的隐患。
甚至,表面看起来,还算臣服的暹罗、兰纳、阿拉干等国,也不能信任。
它们也可能背后捅刀,断了我军粮道!
镇远侯顾溥的策论,以及行事风格,偏向狠辣。
以杀治乱,以血染不服。
显然,镇远侯的右路大军,是最合适镇压,这种反复的番邦。
不服?
杀到他们服为止!
而且!
右路大军,镇压反叛蛮夷,不仅能保障粮道通畅。
同时,镇远侯擅长长途奔袭。
他还能随时策应,余寘为主的左路大军。
余寘则擅长山地,丛林,荒漠,以及夜战、水战。
这些年,他已经布局西域,有不少暗桩。
打起来,省时省力。
他能用最少的兵力,攻城略地!
他是进兵西域,最合适的人选。
三路大军,各司其职,才可保障远征顺利!”
一众文武听完之后,表情各异。
朱佑樘连忙鼓掌,一脸欣慰的感叹:“知我者,三疯也!
朕之所以,让张山风直接领导三路远征大军。
之所以跳过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直接向朕禀告。
就是因为,你们眼光不太行!
你们所闻所见,太过短浅!
让你们领导此事,朕怕你们添乱!”
一众文武十分尴尬,讪讪的站了起来。
丫的,原来两路是幌子!
说清楚,不就没事了吗?
河劳资一挑!
不过!
被架空了,肯定有人不爽。
尤其是兵部!
军饷,要朝廷供给。
打仗,却绕过兵部。
说得过去吗?
兵部尚书马文升,肯定是不服的:“陛下,就算臣等见识浅薄,亦不可对大军不闻不问……”
朱佑樘直接打住了马文升:“凡所军务,张山风负责转发兵部。
马尚书,你看可行否?”
想看战报?
可以!
你想参与,门都没有!
别添乱就好,朕带你们躺赢!
你想看看,等处理完了,你在看!
虽然,马文升还想说什么。
但是,朱佑樘根本没鸟他。
一摆手,御辇已经准备离开。
朱佑樘将后脑勺,留给了马文升。
张山风更加没有鸟马文升,以及一众文武。
这群人,根本不懂火铳,更加不了解后现代化的战争。
他们的理解,还停留在大刀长矛,互相伤害的层次。
他们根本跟不上,现在的节奏。
让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参与,可能反而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