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风花雪月之下,埋着的,是千万人的温饱!

厨房一众人等,听说是陛下来吃饭了,差点没哭出来。

主厨更是吓得倒地不起,直接给跪了:“您老人家怎么不提前打声招呼啊,咱们砸锅卖铁,也能整点拿的上台面的菜品出来啊!

现在,这一时半会儿,小人……

小人实在没办法……”

校长也是焦头烂额,叹了口气:“把新出的几种菜,都呈上去。

陛下吃惯了山珍海味,做再多的好东西,也比不上御膳房。

反而,不如这些新奇玩意儿。”

不得不说,他的思路完全正确。

朱佑樘吃过后世的美食,在大明绝对是奇珍级别,宫廷也有无数贡品,想在山珍海味上面做文章,绝对没有出路!

他也算误打误撞,正好符合朱佑樘的想法:展示新的农作物!

朱佑樘并不清楚,已经有新的品种,已经达到了量产和食用的层次,所以没有安排。

如果能在饭桌上向群臣推广,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这比在奉天殿上,嘴炮多少次都强!

也比朱佑樘预想的,去地里,只能看,不能吃要强!

此时,萧敬吩咐一群小太监,来到后厨,开始盯着各处,几乎是一对一盯防。

给陛下吃的,他可不敢弄出一点问题。

一切安排妥当,萧敬才似笑非笑的叮嘱主厨:“愣着干什么呢?

快点动手做饭啊,没出息的样子!

陛下要吃山珍海味,有的是人送进宫里,何必大费周章的来此呢?

陛下来此的目的,要的就是与民同甘共苦,品一品老百姓平日里都在吃什么!

切勿自作聪明,画蛇添足。

平时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

听闻此话,从慌乱中回过神的主厨,只能在一众小太监的监视下,吩咐仆从去地里采摘,然后将为数不多的食材清洗,烧火做饭。

……

前院,客厅

在一众侍女的安排下,前厅和前院搭起了二三十个木桌。

七七八八的朝廷高官,还是很有秩序的围坐。

文官好面子,讲风度,所以极其有组织有纪律的围坐。

对于这种“与民同甘共苦”,与学子打成一片的举动,表示了高度赞扬。

只是武将就显得不是很上心,对这种临时拼凑,垫了石块都不稳的桌椅,非常挑剔。

只是因为张懋等公侯的压制,才显得很安静。

相比外院略显拥挤,正厅虽然面积小,但显得十分敞亮,也就寥寥几桌。

最上方的主桌,仅仅六个座位。

上首肯定,必须是朱佑樘。

左侧张山风和张懋,右侧是徐溥,刘健,李东阳。

旁边几桌不是尚书,就是侍郎,不是三品,连前厅都进不来。

一众学子也在比较偏僻的角落落座,内心非常激动。

能与陛下一起吃饭,与一干朝堂大员同坐一席,已经是想都不敢想的了。

甚至,朱佑樘还特意在大厅,安排了一桌学子代表,位置几乎与六部侍郎同列,以彰显朝廷很重视学子。

此举,更是让一众学子热泪盈眶。

一众未经社会毒打的年轻人,誓死报国的决心,油然而生。

……

不多时,饭菜上席

最先上来的是一碟花生米,油炸的。

平时的学子,肯定是吃不上这么奢侈的油炸花生米,也就校长和几个讲师,可以拿花生米下酒,而且还不是现炸的。

今天满堂大佬,连陛下都来了。

这花生米必须用足了油,必须炸的金黄酥脆。

虽然,陛下嘴上说“与民同甘共苦”,谁敢真的拿白水煮一下,给陛下端上去呢?

朱佑樘开始动筷子,并且示意众人:“众卿无需客气,都动筷吧!”

在朱佑樘吩咐之后,陆续有人开始动筷子。

然而!

面对如同黄豆,撒了一点点盐,却不似黄豆的红色豆子,很多人夹在碗里,并未食用,而是仔细端详了起来。

只见朱佑樘和张山风可没观察的意思,开始嘎嘣脆的嚼了起来了。

两人丝毫没有在意,显然早就知道此为何物,并且不是第一次吃了。

徐溥不禁问道:“陛下,此为何物?”

朱佑樘示意侍女,端来一盆植物:“徐公可识得此物?”

徐溥眼神不太好,正准备起身,走近观察。

刘健止住了徐溥的动作,解说道:“此花名为长生果,侧枝上交替着生花序,分枝多,叶片倒卵圆形。

其叶深绿色,株丛直立、丛生以至匍匐,种子长似圆柱。

其花小而若白,花冠呈黄,有淡香而不浓,几不可闻,是为花中下品……”

“刘公高见!”

一通介绍之后,全场盛赞。

然而,朱佑樘脸色却不是很好看,只是自顾自的继续嚼着花生米。

刘健知道,朱佑樘对他的一番赏花心得,并不赞赏。

于是,刘健出言问道:“陛下,莫非……”

他看向碟中,那如同黄豆般的花生米,若有所思。

朱佑樘放下手中的筷子,看向旁边一桌的学子,问道:“你们怎么看此物?”

小主,

一桌十个学子本就拘束无比,大多都是空举着筷子,压根不敢动筷。

此时,他们看着朱佑樘投来的目光,更是集体放下筷子。

张山风见状,知道这些学子的内心紧张,安抚道:“诸君平日埋头苦学,深耕于地,为的不就是为百姓谋福,为万民饱腹,为陛下分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