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争端的后果

什么是慈善?

慈善是一项活动,指对人关怀而有同情心,字面意义上,拆开来解读即仁慈与善良。

克利切是慈善家吗?

是。

就如他所说,孤儿的死亡率太高了,80%活不到成年。

他开设的甜蜜之家,没有一个孤儿在里面死去。在他的视角,他认为后续教会的接手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就算教会里面存在殴打孤儿的情况,克利切觉得那又怎么了?他见过太多死亡,不知道多少人为了一口吃的而死无全尸。

“皮尔森先生,你认为教会对你说了实话吗?”

爱丽丝有些无力,

“你认为,孩子们只是在里面挨打吗?”

“不然能怎样?杜克神父对我保证了,说他会非常用心的照顾那些孩子。我经常在街上见到出来采买的洛琳修女,修女手里提着的是实实在在的面包和肉。”

“白沙街疯人院那个时候还接受社会援助,有不少心善的好人在教会的号召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克利切很唏嘘,

“唉,我在牢里听到多洛雷斯的名字时都惊呆了,她在我手下乖巧极了,出门乞讨时赚得也多。怎么日子好过了,她反而导致了暴乱,毁掉了疯人院……”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爱丽丝闭闭眼,悲哀涌上心头。

诚然,在听到克利切亲手转卖,促成了疯人院的成立,还将逃出去的孩子们捉住送回去时,爱丽丝的第一反应是愤怒。

但在克利切满不在乎提及他的身世与经历时,爱丽丝反而不好指责。

这个世界很复杂,每个人都时刻面对着不同的选择。他们的性格,经验,会帮他们做出他们认为正确的选择。

爱丽丝并不知道,在几十年后,将会有一个着名的需求层次理论被提出。一个人最底层的需求便是生理需求,即有饭吃,有水喝。

在从小朝不保夕的克利切眼里,疯人院的存在是善。因为他的世界太小,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拼命满足生理需求,便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给孩子们提供饭吃就够了。

爱丽丝更知道,最该死的,是疯人院的核心人物,也就是克利切嘴里的那位杜克神父。

克利切只是在做他眼中的最好选择,站在他的视角,他也算仁至义尽了。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克利切未必是得利者,而是被杜克神父用完就被抛弃的棋子 。

“活不下去?不理解……”

克利切愕然。

爱丽丝向后微微仰去,捂住额头缓缓情绪。

疯人院,出逃的女孩,回忆中的惨叫声,杜克神父……

这让爱丽丝感到很疲惫。她没有那么多时间来一点点纠正克利切的观念,只简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