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弃卒

包围圈中的日军不挣扎,包围这些日军的部队也没有主动进攻。

阎锡山吸取了兰封会战的教训,同时发现43军围困一一四师团的办法非常好,部队损失不大,但是效果很好。

于是就没有让部队一直冲锋去和日军硬碰硬,基本上是每天白天进行土木作业,将包围圈弄的更扎实,到了晚上用炮轰炸,现在太原城内的重炮旅也都被调了过来。

这样的作战虽然轻松,但是有个缺点,不能将日军驱赶向更小的范围内,一是炮击的效果不好,二是有足够大的纵深,日军的运输机可以从容的空投补给。

必须想办法压缩日军的活动空间。

经过研究,众人一致决定采用火攻。

在东面抵抗的43军做好防火准备,其余部队则利用火来攻。

这时候还是三月底,晋北的绿草刚刚发芽,大多数地上还是上一年的干草,并且晋北春季干旱、风大,又以西北风和西南风为主,火星一起,风势助燃之下就可大片蔓延。

在日军驻扎的几个山头,中国军队方面各部在挖掘好工事之后,就纷纷开始放火,用火烧日军。

火势一起,大风吹着火苗可以一直向前,没有人为阻隔,经常一烧起来就向周围无边的蔓延,火区之中的人躲无可躲。日军在这种战场之上又不敢站起身来灭火。

很多日军本来在荒草堆中隐藏,被火一烧,只能逃出向更后方聚集,在此过程也被在后面观察的中国军队用火炮炸死不少。

前线几个军的官兵,就这样一路火攻,一路向东压迫日军。

国军的包围圈,就这样从西面一直向东压缩,将日军的包围圈压缩的越来越小。随着压缩范围的减小,战壕内要容纳的人数更多,人员密度增大,这个过程使得炮击的效果也在逐渐增大。

包围圈内的日军,只能冒着险来开辟防火隔离带,可是也不过只是多拖延了一点时间。

同时为了避免被炸死,日军士兵的精力都被用在了挖掘战壕和防炮洞上,并且为了防住150毫米重炮弹,还必须不断的往深挖掘战壕。

以空投补给来满足这近两万人的需求本就比较紧张,士兵们每天得到的食物配给最多只能够勉强维持让自己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