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康办公室内,萧易也看到了这些消息,当看到那些对鸿康进行分析的文章时,萧易也不禁莞尔。
这两年多发生了太多事情,许多细节他自己都记不太清了,毕竟每天要处理大量事务,哪有闲暇去回顾这些过往。如今有人将其整理出来,当他亲眼看到这些内容时,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他心里清楚,但凡时间点有所偏差,比如移动互联网尚未发展起来,又或者稍晚一些,等到小麦等竞争对手已经将智能家电研发成熟,那鸿康都不可能实现这般快速的崛起。
再或者,如果一开始自己经营的不是家电工厂,而是日化产品工厂,那也肯定难以达到如今的规模,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看到其他人对自己身价的分析,萧易明白,福布斯的估值确实较为保守。
实际上,易康投资是他个人的持股公司,鸿康委员会则是全体员工的股权激励持股平台,不过员工只有分红权和增值权,并无投票权和归属权,投票权与归属权都掌控都在萧易手中。
至于最后的 5%股份,是鸿康成立之初,萧易父母那一辈的老员工,如李东海等人所持有的。
就萧易手中的股份和投票权相加而言,他在公司的话语权几乎是 100%,甚至可以说鸿康就是萧易“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
这也是为什么萧易在推动鸿康的各种改革转型过程中,从未受到任何阻碍。
倘若鸿康像其他公司一样,存在众多股东,那么每当需要做出变革或调整时,股东们各执一词、拉帮结派,为了自身利益不择手段,即便有再好的计划也难以推行下去。
正当萧易陷入沉思之际,办公室门口走进一个熟悉的身影,萧易见状,不由得打趣道:“李叔,一不小心成了亿万富豪,有啥感想?”
李东海听到萧易的调侃,平日里那成熟稳重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尴尬。
“萧总,您就别打趣我了。这股份我拿着都觉得烫手,以我的能力,根本担不起这身价。鸿康能有今天,全靠萧总和后来加入的同事们的努力,我不过是凭着资历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