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能进去弄个活干,每个月都有工资拿,就算比不上以前的工人,但想来也不会差的太多吧。
这比在地里刨食来说,那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忧的是要是集资不够的话这厂子还能办起来吗?
还有啊,这厂子办起来的话真能挣钱吗?可别最后赔了,这家里最后一点积蓄就要打水漂了。
所以有些村民觉得还是要慎重一点,先观望观望再说。
不过俗话说得好,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也有一些头脑比较灵活的人就觉得这豆腐厂只要能办起来肯定能挣钱,这种机会可能一辈子就只有这一次。
为此有些人这两天可是把亲戚朋友都跑了一遍,把能借的都借了,就打算搏一把。
李达康走到高台上,接过郑耀先递过来的喇叭,深吸一口气,然后大声喊道:“乡亲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达康,是官田新上任的乡长”。
“今天我来这里的目的,想必郑支书都跟大伙说过了,现在你们要是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一个个举手来问,我现场给大家解答”。
“李乡长,我就是想问一下,这要是我们集资不够的话,豆腐厂还能办的起来吗?”,有人问道。
“集资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增加收入的机会,如果集资不够的话,不管缺多少,都由乡里出钱补齐”,李达康耐心的解释道。
“李乡长,这厂子办起来的话真能赚钱吗?”。
“这个不用担心,我已经跟市里几家大工厂谈好了,人家每天从我们这订购一万斤豆腐,我给他们的批发价是三毛六一斤,每斤豆腐的成本我算了下大概在一毛五,也就是说一斤豆腐可以纯赚两毛左右”。
“大家可以算算看,一万斤豆腐我们能赚多少?”
“两千块!”,有算数快的村民高声喊道。
李达康点点头,“没错,是一天两千块,那么一个月呢?就是六万块!一年就是七十二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