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紧接着,他猛地转过头去,对着身后的手下大声命令道:“来人啊!立刻将他们统统押解出去,直接交给当地的起义军!这些年来,他们仗势欺人,肆意鱼肉百姓,简直丧心病狂!今日,便是要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被压迫者的痛苦滋味!”

此言一出,那些原本还心存侥幸的酋长、国王以及长老们瞬间如遭雷击一般,一个个惊恐万分,脸色煞白。有的人甚至当场吓得瘫软在地,浑身颤抖不止;还有的则是涕泪横流,哭天抢地,苦苦哀求饶命。然而,面对这一片混乱景象,朱见深却始终面沉似水,心意坚决,丝毫不为所动。

待到将这些罪大恶极之人全部处置妥当之后,朱见深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整顿南洋地区错综复杂的局势。他深知单靠武力镇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果断采取怀柔政策,大力扶持当地那些亲近明朝的势力,并积极帮助他们发展壮大。同时,朱见深还精心策划,组织起一支强大的联合舰队,其中不仅有明朝的精锐水师,更有众多南洋本土力量参与其中。这支联合舰队众志成城,紧密协作,共同抵御来自西方殖民者和海盗的频繁侵扰。

在朱见深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经过一段漫长而艰苦的斗争,南洋地区的局势终于逐渐稳定下来。曾经动荡不安的海面重归平静,贸易往来再度繁荣昌盛。而大明王朝的威望也如同初升的朝阳一般,在这片辽阔的海域之上熠熠生辉,再次得到了世人的敬仰与尊崇。

晴空万里,海风轻拂。厦门港码头人头攒动,大明百姓欢呼雀跃,翘首以盼。远处,沂王朱见深率领的大明舰队如钢铁长龙破浪而来,桅杆上的旗帜猎猎作响,宣告着胜利的归程。

码头上,百姓们纷纷挥舞着手中的鲜花,激动地呼喊:“沂王殿下威武!大明万岁!”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大人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朱见深站在船头,望着这热烈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他深知,此次平定南洋,不仅是为大明扬威,更是为了给百姓一个安稳的未来。

然而,在这欢庆的人群中,一群官员却面色惨白,如丧考妣。他们交头接耳,神色慌张,眼神中满是恐惧与不安。原来,朱见深出发前曾下旨,南洋平定后,将选派官员前往任职。在这些官员眼中,南洋乃穷山恶水、天涯海角,瘴气弥漫、疫病横行,去了那里,简直是流放。

礼部侍郎孙德才眉头紧皱,小声嘟囔道:“这可如何是好?那南洋之地,蛇虫鼠蚁横行,我这把老骨头去了,怕是有去无回。”

吏部尚书钱富贵也唉声叹气:“是啊,我家大业大,怎舍得离开这繁华京城。”

舰队靠岸,朱见深在众人的簇拥下走下甲板。百姓们纷纷跪地参拜,高呼万岁。朱见深一一扶起百姓,温言安抚。这时,他注意到了官员们异样的神情,心中了然。

回到朝堂,朱见深端坐主位,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此次平定南洋,乃我大明之幸。如今南洋初定,百废待兴,需要诸位齐心协力,共同治理。”

话还未说完,孙德才便上前一步,扑通跪地:“殿下,臣年老体弱,恐难当大任,还望殿下开恩,莫要派臣前往南洋。”

钱富贵也急忙跟上:“殿下,臣家中尚有老小,实在离不开京城啊。”

一时间,朝堂上官员们纷纷跪地求情,哭声一片。朱见深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失望。他沉声道:“南洋虽偏远,但却是我大明的疆土。你们身为朝廷官员,本应尽忠职守,为国家效力,如今却贪生怕死,置百姓于不顾,成何体统!”

众人皆不敢言语,低头不语。朱见深顿了顿,又道:“此次选派官员前往南洋,是为了让当地百姓过上好日子,也是为了巩固我大明的海疆。我已决定,将从各部挑选得力官员,组成南洋治理使团。”

朱见深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这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若有人再敢推诿,休怪我严惩不贷!”

朝堂上一片寂静,官员们虽心有不甘,但也不敢再出声反对。朱见深知道,要改变这些官员的观念并非易事,但他相信,只要自己以身作则,定能带动更多人投身到大明的复兴大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