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西进

···

河东,皮氏城。

“校尉,严典农史已经前往平阳,主持北境的屯田事宜。这是他的施政方略。”

戏志才照例准时地将在北境主持屯田内政的严授的施政方略呈了上来,阎行展开一看,一行行苍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之中。

严师的施政第一件事乃是收骸骨,登记死亡、流失人口,丈量土地。

河东北境历经多年战乱,如今各大城邑相继收复。收骸骨、登记人口、丈量土地,这些都是为政伊始就应该掌握的第一手数据,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疫病再次在大战过后爆发开来,蔓延整个河东北境。

第二件事则是叙述屯田的详细事宜。

阎行所部的西凉军最初借着安置流民的名头,在绛邑、临汾两地实施的屯田,就是简单粗暴地抢占肥田沃土,强借大户的耕牛、种子,然后再驱使白波俘虏还有一些流民进行耕种,以搜罗岁末所得的粮食,充作军粮。

这种方法短时间内简单有效,但过于粗暴,遭到了诸多受害的河东大姓豪强的口诛笔伐。而放眼长远,这也不是能够持续运行、扩大规模的长久之计。

之后有了严师的相助,阎行所部的屯田才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略,按照“通河渠、辟田畴、制坛宅、劝稼穑、修树艺、务耕织”的原则,绛邑、临汾两地的屯田体制也渐渐走上了正轨,并在几年的时间里,摸索出了屯田的一整套方法并培养了一批能够负责屯田的吏员。

不过,较之临汾、绛邑的屯田,河东北境数城的屯田情况又有所不同。临汾、绛邑两地的屯田,更多是为了招揽流民,安置流民所进行的屯田,而现下北境收复,治下顿时增加了众多原本的白波士卒,加上又和河东郡府局势紧张,因而在屯田的安排上,严师又作了相应的细致调整。

准确来说,就是将民屯和军屯区分了开来。

先前的屯田,是以流民五十人为一屯,设置屯长负责,临汾、绛邑两地的屯长,则全数由严师统领。

现下除了有先前的民屯外,增设的军屯,则是以分化拆散的白波士卒一百人为一屯,由军中任命的屯长统领,按照农时耕种,闲时习战,战时为兵的原则,再依据地域的分布,划归给驻守各城邑的将领统领。

而岁末收成的官民比例分成,则按照借用官牛者,官六民四,使用私牛者,官民对分的规则,来进行分配。此外,军屯优先借给耕牛、农具、种子,但战时为兵,父死子继,兄死弟及,不得脱籍。

阎行仔细地看完了严师对于北境的屯田规划和安排后,他不由笑了笑,没想到河东太守王邑针对河东北境的一系列争夺,反倒提前催生了军屯制度的实行。

民屯和军屯,严师和阎行在河东的初次见面就已经提及过,但阎行虽然赞叹严师的眼光深远,却迟迟没有给出答复,而是按下了这件事情的进程。

这是因为阎行考虑到了手下的西凉兵、流民兵的性质,更像是属于他私人统帅的职业兵,如果按照严师的计划,实行军屯制,给予手下的士卒土地、种子,让他们农时耕种,战时为兵,在时机未成熟的情况下,让这群刀头舔血的西凉兵之中接受军屯,只怕反而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而现在,河东太守王邑顺水推舟,派出试守官员出任北境,又运送粮食赈济灾民,争夺北境的民心,严师这边也见招拆招,干脆将投降的白波士卒和部分河东民众以军屯制的方式纳入到了西凉军的体系之中。

想到这里,阎行笑着跟戏志才说道:

“河东郡府一向以越俎代庖、干预民政来指责我这个荡寇校尉,如今有了军屯这么一个对策,只怕王太守在府中都要暴怒了,我且要看看,他任命的那些试守官员,又如何能够争得过我手下的将士。”

“严典农史有酂侯萧何之才,治民施政之能,当世少有,此举在下也着实佩服!”

戏志才见阎行欣喜,也不吝赞美。阎行继而再继续看下去。

严师所说的第三件事,则是开矿冶铁,兴复百业,设置榷市,以通有无的方略。

原本农业乃是百业之基,连年战乱,农田荒废,阎行的西凉军连军粮都频频告急,所以治下除了专注农事之外,也不敢分出人力物力去兼顾其他事情。

而现在收复了北境之后,治下也多了许多百工匠人,这些各自靠着一门精湛的技艺谋生的百工匠人,如果单纯将他们也安置成屯田的民户,不仅大材小用,浪费了他们的一手好手艺,而且也不利于百废待兴的河东北境全面复兴。

平阳有铁矿,开矿冶铁,锻炼甲杖,对于西凉军而言,也是一项重要的军需保障。此外还有制作车辆、箭矢的胶漆、羽翎、木材等材料,也是需要专门的匠人,来进行分工制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