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文化传承遇阻,众人齐心破困境

他决定亲自去做那些年轻人的思想工作。

他首先来到了村里的年轻小伙儿赵强家。

赵强正坐在院子里,百无聊赖地抽着烟。

“强子,在家呢。”

王大山笑着走进院子,和赵强打招呼。

赵强抬起头,看到是王大山,连忙站起来:“王支书,您怎么来了?快坐快坐。”

王大山坐下后,开门见山地说:“强子,我听说你对参加编织培训班不太感兴趣,能跟叔说说为啥吗?”

赵强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王支书,不是我不想学,我就是觉得这编织活儿,又累又不挣钱,还不如出去打工呢。”

王大山耐心地说:“强子,你这想法可不对。现在咱们村搞乡村旅游,编织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价格也比以前高了不少。只要你把手艺学好,再学会怎么销售,以后肯定能挣大钱。再说了,咱们这编织手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咱们可不能丢啊。”

赵强听了王大山的话,陷入了沉思。

王大山继续说道:“强子,你想想,要是你学会了这门手艺,以后不仅能在家挣钱,还能照顾父母。而且,等咱们村的旅游发展起来了,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咱们村,到时候你的机会就更多了。”

赵强犹豫了一下,说:“王支书,您说的这些我也明白,可我还是有点担心,万一学了也没啥用咋办?”

王大山拍了拍赵强的肩膀,说:“强子,你放心。只要你肯学,咱们村里肯定会全力支持你。要是学了之后真的没效果,你再出去打工也不迟。”

在王大山的劝说下,赵强终于动了心:“好吧,王支书,既然您这么说,那我就报名参加。”

王大山高兴地说:“这就对了嘛!强子,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

从赵强家出来后,王大山又陆续去了几个年轻人的家里。

经过他的一番努力,终于有不少年轻人愿意报名参加编织培训班。

编织培训班如期开班,村里的老编织师傅们倾囊相授,年轻人们也学得很认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大山每天都会到培训班去看看,关心大家的学习情况。

然而,就在培训班顺利进行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村里的编织材料供应商突然提高了价格,这让编织厂的成本大大增加。

如果按照新的价格采购材料,编织品的利润将会大幅下降,这对翠谷村的编织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王大山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召集编织厂的负责人和村干部们开会商量对策。

“这供应商怎么说涨价就涨价啊,这不是坑咱们吗?”

老张气愤地说道。

“是啊,这可怎么办?咱们编织厂的利润本来就不高,这下要是成本增加了,咱们还怎么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