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民歌所载“木兰从军”的故事,已为中国历代民间所传颂,然而,在《明史》等史籍中,却明确记载着生活在元明之际,与木兰经历极为相似的另一位女英雄韩娥。
一、《明史》
卷三百一《列女一》载:
贞女韩氏,保宁人。元末明玉珍据蜀,贞女虑见掠,伪为男子服,混迹民间。既而被驱入伍,转战七年,人莫知其处女也。后从玉珍破云南还,遇其叔父赎归成都,始改装而行,同时从军者莫不惊异。洪武四年嫁为尹氏妇。成都人以韩贞女称。
(参见《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标点本,第7693页。)
六朝民歌所载“木兰从军”的故事,已为中国历代民间所传颂,但是,木兰及其事迹在史籍中却并无记载。然而,在《明史》等史籍中,却明确记载着生活在元明之际与木兰经历极为相似的另一位女英雄。
这段摘文中“尹氏”,应为“马氏”。清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纂修人员得到了顺治帝的认可,开始修撰《明史》,至清乾隆四年,由张廷玉为修书总裁才最后完成《明史》,历时60年。其中共记录有265个忠孝、节烈妇女的故事,这些人物在明代被誉为“贞女”,韩娥排在全国贞女的第九位。
贞女,指在任何条件和处境下,都能笃守某种被誉为高尚纯正的道德品质行为的有气节操守的女子。在明代,那些有忠孝、节烈故事的妇女,被誉为“贞女”。
二、《明太祖实录》
卷六十七“洪武四年秋七月壬戌”条载:
初,保宁城中有韩氏女年十七,遭明氏兵乱虑为所掠,乃伪为男子服,混处民间。既而果被掳,居兵伍中七年,人莫知其为女子也。后从玉珍兵掠云南还,邂逅其叔父,赎之归成都以适尹氏,同时从军者警异。成都人称为韩贞女云。
(参见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六至七十七,洪武元年十一月至五年十二月影印本,第1256~1257页。)
三、《四川通志》
卷十一上《列女》“保宁府”条:
元韩贞女,阆中人,年十二,遭明玉珍之难,虑为所掠,乃伪服男子衣,自称韩关保,混处民间。既而被掠,在兵中十年,人莫知为女子。后从王总兵掠云南,经成都遇叔父赎归,以适马氏,称为韩贞女。有传,见艺文。
(参见李阳棫等编修的《四库全书》史部《四川通志》卷十一上《列女》,影印本,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