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上海仿佛浸泡在潮湿的月光里,李三水站在霞飞路德国武官公馆的铸铁雕花大门前,看着自己的奔驰防弹轿车在法式梧桐的阴影中逐渐模糊。
李四要先把车停到旁边的专用停车场去。
李大少理了理深灰色手工三件套西装的前襟,这可是上海滩最有名气的王盛泰服装店天才裁缝大师于远方亲手缝制的,丝毫不逊色于那些意大利货。
镀金平光镜在路灯下闪过一瞬微光,李大少虽然依旧其貌不扬,但却分外富贵逼人。
"李,"身着墨绿色军装的弗雷尔快步穿过庭院,胸前铁十字勋章随着步伐轻颤,"你来的真是准时啊,你说的茅台带了吗?我很想看看等下魏茨泽克喝下去时的表情。"
这位德国驻上海武官的中文依旧带着柏林腔,但搭在李三水肩头的手掌依然像在大学击剑社时那般有力。
两个人说说笑笑的步入宴会厅,里面已经是觥筹交错,人影如织了。
各式各样的燕尾服、西装与晚礼服交错着,只看这里,那真是一派太平景象、歌舞盛世。
宴会厅穹顶的水晶吊灯将琥珀色的光线泼洒在大理石地面上,四周墙壁上的银质烛台又用恰到好处的烛光掩映着角落里的明暗。
李三水端着盛满雷司令起泡酒的郁金香杯,目光扫过穿梭在人群间的侍者。
忽然,他注意到西北角罗马柱后的三人组——正在整理袖口的那个日耳曼人身着黑色礼服,礼服上有着显眼的橡树叶刺绣图案,这正是第三帝国政府高官特有的标志。
李三水知道,他应该就是弗雷尔提到的那位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恩斯特?冯?魏茨泽克了。
他的左手边是一名深棕色卷发,黑色眼睛的拉丁人。这个人面部轮廓立体,鼻梁高挺,面部线条却很柔和,是典型的“地中海类型”的五官。
至于他的身份则是在李三水转身取餐时偶然得知的。
当时,一位侍应生端着摆满萨拉米与帕尔玛火腿的托盘匆匆经过,李三水敏锐地注意到托盘下方压着一本烫金封面的《神曲》。
当侍者经过三人组时,那本但丁的着作微微倾斜,露出扉页上墨迹未干的意大利文题赠:"致路易吉·尼隆总领事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