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将领再也受不了了,他们忠君爱国,可君死了,国有难时还弃城弃百姓不顾。
难道如今要随誉王和沈国公,回长安跟救国的戾王及其部下作战?
那们入伍是为何?胡人来时逃了,对救了长安城的英雄拔刀?
当天夜里,就有几个将领带着部下逃离,拿着捡到的传单,准备回长安见戾王。
誉王大惊失色,再问沈国公:“舅舅,怎么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沈国公沉声道:“逃的都是没门户的散兵,重将不会逃的。”
因为重将都出身士族,与他们利益一体,根本不可能归降戾王。
沈国公以为自己带着这些兵马,就能有与戾王一战的资本。
以为能带着皇帝的尸体,兵临长安城下,与戾王对骂三军之前,最终杀了他,誉王登基。
到现在都没有清醒的认知,如今的戾王,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被他们逐出长安的戾王了。
要搁锦岁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现在有的是力气和手段!你们那老一套,已经没用了。
顾长萧将降兵不杀的消息放出去三天,轻叩桌案:“三天,三天后不降者,杀!”
程榆皱眉,长安还活着的官员听闻,以为他会劝戾王,不应该兄弟相残,更何况皇上还在誉王手中。
没想到程榆说的是:“三天?太久了!下官觉得一天一夜够他们想清楚了。墙头草,拔了就是。”
众官员倒吸一口凉气,虽然这短短几天,他们已经发现边城来的官吏办事风格与长安官员完全不同。
他们更高效,更快捷,任务下达,不会相互推脱,也不会找数个部门审核。
与之相比,长安的官员简直就是一群老油条。
但也不是这个快法啊!那可是数万兵,怎么能如此轻易下定论,一天一夜时间,不降就杀?
有官员求情:“王爷,不如让下官去劝降。”
顾长萧指指天上的七彩巨球:“你们还能有它会劝?”
他已经拿到了皇上的传位圣旨,这个让数百人拼命送到他手上的圣旨。
说实话,顾长萧看到圣旨上写着,传位于戾王君宴清之时。
心里竟然很冷静,很平淡。没有那种自己终于得到父皇认可的欢喜。
甚至觉得这份圣旨也没那么重要,因为不管皇上是不是传位给他,事到如何,他都要抢一抢那大位。
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边城,为岁岁,谋一个太平盛世。
岁岁有那么多事情想做,只有他登基为帝,才能给岁岁最全面的支持!
顾长萧不打算将战场放在长安城外,这座城已经被胡人糟蹋了一遍,千疮百孔,实在无法承受第二次战乱。
并且,他也不想在皇陵祖宗的注视下,杀誉王,灭皇亲国戚,诛士族百家。
他亲自带兵,在灞水以南,围截誉王的兵马。
听到这个消息,誉王是欢喜的,君晏清是在找死!你要是龟缩在长安城,我们还要想法子攻城。
你竟然敢出城迎战!
还有,君晏清这么久都没有宣布登基,也大出誉王和沈国公所料。
国不可一日无君,如果是他们,早在入主长安第一天就连夜登基了。
他是打算给皇帝下葬之后再登基吗?真是够蠢的。
没让沈国公和誉王高兴太久,当第一发火炮响起来之后,还有从七彩巨球上面扔下来的鱼油火器,烧红了整个河面。
一个个火器落入军营,惊了马、烧了粮草,也炸散了军心。
沈国公说士族利益于一体,他们不可能投降。
但将不降,兵却会降。看着戾王的兵马,还有那如同神雷一样的火炮,小兵们只想保命,哪里还敢战斗!
一个人放下武器投降,就像传染一样,立即有第二个、第三个。
誉王在那高喊,降者当斩!可也架不住大势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