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长当即表示,会尽自己所能帮忙召集村民,把这事儿给大伙说清楚。
没几天,老村长就拄着拐杖,挨家挨户通知大家到村头的大榕树下集合,说了村里成立纺织印染合作社的事儿。
所谓合作社,就是大家共同合作,将纺织和印染的工作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和经营。
村民们一开始听得云里雾里,但在宋芫的耐心解释下,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好处。
再加上又是宋芫牵头的,大家都知道他向来有主意、能成事,心里便踏实了许多。
毕竟这两年跟着宋芫,无论是种土豆、花生,还是开集市,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所以,对于成立纺织印染合作社,大多数人都踊跃支持。
就这样,张家村的纺织印染合作社正式成立了。
合作社是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将各自纺好的线、织好的布集中交到合作社。
当然,对于送来的布料,合作社有着严格的质量把控。
宋芫特意请郑嫂子负责质量检验这一环节,郑嫂子是村里出了名的巧手,且眼睛格外“毒辣”,任何细微的瑕疵都逃不过她的审视,有她把关,宋芫表示放心。
不过村里有些大老爷们倒不乐意了,觉得郑嫂子一个妇道人家,凭啥能进合作社干活,还领那么高的工钱。
宋芫可不惯着他们,直接撅了回去。
“郑嫂子要手艺有手艺,要要经验有经验,你们这群大老爷们除了嘴碎说闲话,还能干啥?”
“合作社凭本事吃饭,谁行谁上,不分男女!”
一番话将那些大老爷们怼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
不等宋芫继续发飙,老村长便拄着拐杖巍巍颤颤赶来,气急败坏地敲着那几人的脑袋。
“叫你们胡咧咧!小宋为咱村做了多少事,带着大伙过上好日子,他挑的人能差吗?”
“石头媳妇的本事,你们心里都清楚,平日里就知道偷懒,还在这里嚼舌根,丢不丢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芫听着老村长的数落,嗤嗤笑了笑。
老村长这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识趣,什么时候该出面调和,什么时候该给人撑腰。
经他这么一训,那些大老爷们算是彻底老实了。
郑嫂子自然也听说了这事,若没有小宋支持,她一个妇道人家哪能那么容易进合作社,还负责如此重要的任务。
她是打从心底的感激宋芫,感激让身为女人的她也能像男人一样上工挣钱。
合作社正式步入正轨后,宋芫便拿着合作社织出来的布匹前去县城找销路。
只要是布匹就不愁卖,但想要卖上价格,就得在品质和特色上下功夫。
为了能让合作社的布匹在县城众多布料中脱颖而出,宋芫还特意从县城请来了几位经验丰富的印染师傅,对村民们进行专业培训,教他们各种复杂的印染工艺。
从基础的单色印染,到精美的图案印染,村民们都学得十分认真。
一开始,印染出来的布料效果参差不齐,不是颜色染得不均匀,就是图案印得歪歪扭扭。
后来一遍一遍地经过反复练习,村民们的印染技术逐渐娴熟起来。
在印染师傅的指导下,村民们掌握了套色印染的技巧,能将多种色彩巧妙融合,层次分明。
比如印染一朵牡丹,从花蕊的鹅黄,到花瓣边缘的嫣红,过渡自然,栩栩如生。
宋芫带着这批运用套色印染工艺制作出的棉布来到县城,直接上了黄老爷的布庄。
黄老爷是他家悦茶的老主顾了,瞧见这新颖的布匹,也是眼前一亮,很爽快答应了合作。
由于棉布品质上乘、印染精美,在黄老爷的布庄上架后,立刻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
短短几天,这批棉布就销售一空,黄老爷的布庄生意也因此变得格外火爆。
可惜古代的纺织技术有限,效率远比不上后世,尽管村民们日夜赶工,产出的棉布数量仍远远不够需求。
宋芫也知道急不来,步子迈太大,容易扯着蛋,还是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