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第135集《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 妙音0 6080 字 2天前

辛二、次生供养 分五:壬一、生在王家;壬二、说昔本事;壬三、往诣佛所;壬四、如来付嘱;壬五、奉命任持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百三十面,我们看辛二的“次生供养”。

这一大科是说明药王菩萨的前身,他作为一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总共有两段的生命的因缘。这两段的因缘,有两个重点值得我们注意的:第一个就是他修行的方法,第二个是他修行的目的。

我们先谈方法。这两段因缘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就是修学苦行,供养佛陀。他在这样的一种苦行当中,燃烧自己的身体,燃烧自己的双臂,来供养佛陀。那么十方诸佛对这件事情是什么看法呢?十方诸佛是赞叹的,说是“真精进”,是“真法供养如来”。

那么什么叫“真法供养如来”呢?因为他在燃身供佛的时候,他内心是跟中道实相的智慧相应的。当他烧身体的时候,他内心是入于中道的智慧,观察他的色身当体即空。因为这个色身是因缘所生,当体即空。从即假来说,他看到了色身的十法界十如是,一切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所以他这个色身是一个假名假相假用的如梦如幻的现前。

所以,当他看到他的色身,用这种空假中三观来观照的时候,那这个就是实相之法,是用实相的法来供养如来。我们凡夫用眼睛去看,看到的是他用色身供养。佛陀看到的是他用实相的法来供养如来,这个色身只是一个工具。当然,我们一般的凡夫用火来燃烧的时候,我们会有痛苦的感受,甚至于会产生瞋恚,那这个就叫做无益苦行,徒遭业苦。

所以,你烧身体能够成就“真法供养如来”,用真实的法供养,它的前提就是,你必须有法身跟三昧,否则你做不到的。这第一点,那是一种“真法供养如来”。

第二个,是真实的精进。这就谈到他的因地发心,就是你为什么这样供养呢?因为真法供养如来你有很多方式嘛,你可以布施,可以持戒,那么你为什么要精进地修学苦行呢?

在前面我们说过,他主要是为法灭身。为了追求清净的法身的道法,他宁可舍弃他庄严但暂时的色身。那么这样子舍弃生灭的色身,追求永恒的道法,是随顺无上菩提的,所以叫做“真精进”。

比方说,你看我们凡夫,有些人努力地修学布施,有些人很精进地做义工,有些人努力地持戒,但是你看他的因地发心,他不一定要追求无上菩提,他可能为了追求来生的安乐。那你这样子的精进,追求来生的安乐,你就把你第三生的果报给破坏了,你第三生就容易堕落了。所以这样子不能叫“真精进”,这样的精进不是真实的精进,因为真实的精进一定要跟无上菩提的道法相应。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的修学苦行,燃身供佛,他是合乎真实的精进,也合乎真实的法供养,所以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也就是说,他这种修行是可以快速成佛的,得到十方诸佛的认可。这是第一个,讲到修学的内容。那这样子的话,他的第一生跟第二生是一致的,他都是用“真精进”“真法供养如来”来当作他修学的内涵。

他的修学目的这两生就不一样了。他第一生的精进跟法供养是偏重在自利。就是,他从这样的一个修学,你看他从一个三乘的权教的菩萨,而快速地在一生当中成就法身,这是不可思议的。所以他第一生的重点在于理观的智断,加强他的理观,透过舍弃色身、追求法身而快速成就。这是第一生的自利功德。那么他第二生就不一样了。就是成就法身以后,从般若道进入方便道,所以他第二生的精进跟供养,目的是为了大悲善巧度化众生。所以,同样的修学,但是两个不同的目的。前面是偏重自利,后面偏重利他。

我们看讲义,“次生供养”,这讲第二生的供养。这一生的供养当然主要是在教化众生。这地方有五段。

壬一、生在王家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于净德王家结跏趺坐,忽然化生。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燃身供佛,作这样的真法供养以后,当然,他身体烧掉了,他的心灵就没有依靠了,一期生命就结束了。结束以后,他以他的法身的咒愿力,再一次地往生到日月净明德佛的国土当中,在当时的国王——叫净德王——的家族里面,“结跏趺坐,忽然化生”。这是应化身的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无而忽有,不经母胎。

我们说明一下。法身菩萨的应化,他有三个过程:第一个,他一定要有清净法身。你要是生死业报身,或者阿罗汉的应化身,都不可以的。应化身都不一定能够做种种应化的,一定要安住清净法身。第二个,他一定要入于普现色身三昧。就是他在临终之前,入于普现色身三昧当中。第三个,要生起咒愿力。所以法身菩萨的应化是随愿往生,我们凡夫叫做随业往生。他在受生的那个刹那,他用咒愿力而往生到净德王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这样的应化身,如果我们今天用前面的迹本二门来说,他的前生是很关键的,叫做本门。因为他从凡夫的修学直接到法身,所以他前生是一个本门,是他的修学当中非常关键的一生,本门。他这一生的投胎是他第一次的迹门,第一次的应化。所以他忽然化生,没有经过母胎,就是用咒愿力直接现前。

壬二、说昔本事

即为其父而说偈言:

大王今当知 我经行彼处

即时得一切 现诸身三昧

勤行大精进 舍所爱之身

供养于世尊 为求无上慧

说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我先供养佛已,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复闻是法华经八百千万亿那由他、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等偈。大王!我今当还供养此佛。

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在净德王家,没有经过母胎,突然间就化生了,所以他必须要做个交代,他是怎么来的,他为什么来的,他要有一个说明。所以,他在他们家族一出现以后,就为他父亲讲一个偈颂。他说,“大王今当知”,就白告他的父王,您老人家应该知道我过去的两段因缘:

第一段,我经行彼处,即时得一切现诸色身三昧。就是我过去生,从一个三贤位的菩萨,听了《法华经》以后,从权法入了一心三观的实法,这个时候我精进地修学般舟三昧,一方面恒常经行,一方面一心求佛,所以在那个时候,九十天当中就成就了普现色身三昧,破无明证法身。

成就法身以后,我进一步又修一个大精进,用我的三昧真火燃身供佛。那么为什么呢?为求无上的智慧,为了希望能够增道损生,把这种庄严的色身烧掉,来供养佛陀,来成就法供养。

所以他两段的因缘,一个是般舟三昧,一个是燃身供佛。

讲完以后,他就白告他的父王说,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犹在,如今还在世。我前世曾经燃身供佛而得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我们前面说过,他修般舟三昧的时候是成就普现色身三昧,他燃身供佛以后是更进一步了,得到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这个地方很重要!一个菩萨从自利,内观的智断,而转成利他的大悲善巧,两种三昧是关键:

第一个就是现身。你不现身怎么度化众生呢?它是一个蚂蚁,你变成一个人,那你没办法度化它。你一定要变成一个蚂蚁王,要同事摄。所以,这个普现色身三昧是度化一切众生的必备条件,就是你能够现一切的身体,来面对你有缘的众生。它今生是个蚂蚁,但它过去跟你有缘,它也有善根,所以就值得你度化,不管它变成什么。所以第一个,你要会现身。

第二个,你要会说法,就是四无碍辩才。所以他在燃身供佛以后,又成就了这种四无碍辩。所以他既能现身,又能说法,就为了他今生的化他的因缘,成就了这两个重点。

“复闻是《法华经》。”而且在死亡以后,在中阴身的时候,日月净明德佛又为他说了一次《法华经》。而这次是广说,前面只是略说。这次广说讲了多少的偈颂呢?先讲他的时间,八百千万亿那由他,而且是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等偈颂”。这个甄迦罗就是千千万亿,频婆罗是百千千万亿,阿閦婆是万千千万亿。这都是佛教很大的数目。

所以,“大王!我今当还供养此佛”。为了报恩而供养佛陀。

这个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突然地出现了。突然地出现,当然家里面可能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他必须要说昔本事。他讲到两段:

第一段就是讲他前身的深浅。他是修般舟三昧,成就普现色身三昧;燃身供佛,成就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那么这个就是他的前身。

然后还有一段很重要,他入了中阴身的时候。中阴身的时候,佛陀又为他说法。这次讲的《法华经》的内容跟之前不一样。前面是略说,因为前面他只是要自利。那自利的话,理观智断,你只要把一心三观学好就好了。但是,你要利他,那就不是清净心可以成就了,还得要强调广大的菩提愿,广学一切的大悲善巧。所以这个时候的法就讲得多了,就广说《法华经》了。前面的《法华经》偏重在内观的清净心,到了中阴身为他讲《法华经》就强调外弘的菩提愿。

有了这两段的因缘,基本上他说法度众的因缘就具足了。

为什么他要跟他父亲做这个白告呢?当然就是说明,我这次来不是真的要做你儿子的,我是有使命的,我带着使命而来的。我们往下看,就知道他有什么重要使命。

壬三、往诣佛所

白已,即坐七宝之台,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合十指爪,以偈赞佛:

容颜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适曾供养 今复还亲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