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还是宋老师的。
宋老师:“同学们,我们本学期有经典阅读的学习任务,有的经典在课本上,这部分内容并不一定会考试,但是对于提高你们的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找一部分书来看看,网上能查到阅读指导目录。”
春秋时期,孔子:我以为后世的老师都是单方面给学生输送知识呢,原来还是会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就应该这样的,光靠老师讲课,不思考怎么行呢?
北宋,苏轼:不知道他们所谓的经典是哪些?刚刚说的小说算吗?诗词歌赋算吗?
宋老师:“这堂课我们可能会讲课本上的文章,也可能会讲课外的,不过都需要同学们提前看书。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乡土Z国》。这本书是一本学术着作,学术着作重在理论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
春秋时期,孔子:那这种书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应该挺高的,有点难度啊!不过有老师在一旁讲解,应该会好一些。
西汉,刘彻:乡土?讲乡下的?
北魏,贾思勰:讲究科学性、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话,我想写的《齐民要术》应该也算是学术着作了吧?要有基础知识的人才能看懂,门外汉看起来会很吃力的。
宋老师:“大家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能忽略重刊序言......”她概括地讲述了为什么要读这本书,阅读这本书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读书的时候需要关注哪些点等。
看着那张密密麻麻的思维导图。
唐代,韩愈:这种教学倒是新鲜,这是之前说过的树状图吧?
秦朝,秦始皇:这本书是有多复杂?和前面的文章比起来完全不是一样的。
唐朝,李世民:这种真是手把手教怎么读一本书了。
同学们:老师,这本是真的好难,太复杂了,看不懂啊!
可能是看到大家脸上有点痛苦,宋老师安慰道:“说到阅读,我们不要总是读一些自己喜欢的、浅易的、流行的读物,适当读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品,才能够进一步提升我们的能力。”
春秋时期,老子:这个观点我是赞同的,一直只看自己可以读懂的东西,时间长了,是进步不了的。嗯~再给我的学生增大一点难度吧!
北宋,欧阳修:勇于尝试难度大的?确实应该这样。
宋老师放出了正文的第一段。
【从基层上看去,Z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注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Z国社会的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