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这还是我第一次向一国之君阐述行仁义、施王道,结果魏王不识啊!
就算不听我的,但后世已经提过要为民谋福利了,你不为民,民为什么要来你的国家为你出力呢?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通吗?
很多君主整天就只想着打打打,扩张领土,难不成要永远打下去?不治理国家了?在我看来这样的君主是做不了人君的。
按历史发展,后面是秦国统一了天下,可他们重用的是法家,和我们家的思想相悖的太多了,哎!难做啊!】
胡老师:“孟子同样主张仁政,他提出了一个观点‘性善论’,他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要通过内省保持这些品德......”
春秋时期,孔子:总体还是延续了我的思想的,而且还扩充了一些内容,非常好。
说完孟子的思想主张,话题来到儒家另外一个代表身上。
胡老师:“战国时期的荀子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他曾经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的学宫长,是当时最知名的学者,荀子出生于法家人物辈出的三晋,但荀子却心向儒学。”
春秋时期,孔子:从法家氛围浓厚的地方出来的?不知道这样的儒学会是什么样的?还有这个稷下学宫是什么?
战国时期,孟子:儒家并没有断绝,一直有人传承,这是令人高兴的事,又是一个集大成者的人,应该是很厉害的。
荀子本人:没想到我也是儒家的集大成者,多谢了啊!让我这个孔子的继承人甚感欣慰。
后世的部分儒家学者:。。。。。。不是很认同荀子是儒家大成者,他够不上。
胡老师:“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趋利避害、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够使人向上。所以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礼法是统治的要义,统治者要隆重礼法。”
春秋时期,孔子:嗯?这和我的思想主张不太一样啊,怎么要以外在的法律来规范人民?还一改是古非今、缅怀上古的做法。
战国时期,孟子:性恶论?这是完全和我反着来的?同是儒家,为什么你的想法和我千差万别,不愧是法家的氛围里出来的。不行,我得和他辩上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