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孙思邈:我知道,这个蓝细菌的DNA也没有核膜包被,它集中分布的区域只能称为拟核。不过研究这些东西的人为什么这么看重核膜呢?
课堂上有学生也在问这个问题,何老师解释了原因:“因为核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核,对于DNA来说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作用,可以维持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明朝,李时珍:明白了,主要是起一个保护作用。
何老师:“大家可以继续观察蓝藻的细胞结构,看看它还有没有和藻类植物细胞不同的地方?”
明朝,李时珍:它好像没有之前说过的叶绿体,这些叶绿素是分布在周边的膜上面的。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观看直播的人又学到了一个新词“光合膜”。
何老师:“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那么它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吗?
东晋,郭璞:应该不是异养,它虽然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
何老师:“蓝细菌虽然叫细菌,但它不像一般的细菌,它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
东晋,郭璞:哈哈,答对了,自养就是自给自足的意思吧?我好像有点理解光合作用的意思了。
何老师:“蓝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吗?”
南宋,宋慈:明显不是了,它好像不用分解物质,我见过的藻类好像也没有会分解废弃物的。
何老师:“蓝细菌属于生产者,它的生活方式可以称为自生。”
明朝,李时珍:腐生、自生,这些词经过这样的简单解释后其实还是可以理解一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