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为了更好地描述时刻和时间间隔,我们采用时间轴的方法。在时间轴中确认好零点,确定好对应的标度,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把它表述出来了。”
看着高老师课件上的时间轴,很多人觉得这样的讲解还是能够听懂的,就是t、s这样的用法他们还有点不太习惯。
高老师:“时刻是指某一个瞬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对应的是物体运动的状态和位置。时间间隔是......”
北宋,赵匡胤:时刻,还是能理解的,可这和物体的运动又有什么关系呢?
明朝,朱棣:其实这还是很好懂的嘛,不像前面的有些东西,完全就听不懂。
高老师中途提到了打点计时器机器的工作原理,听完,有的人若有所思,这确实也是一种计时方法。
说到路程和位移的概念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还是能听懂的。
高老师:“大家需要记得,位移是有方向的。像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我们称之为矢量。像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这样的物理量我们称之为标量。大家能不能再举出一些矢量和标量的例子?”
春秋末期,墨子:气温这样的应该算标量,没有方向,力应该是矢量吧,力在作用的时候是有方向的。
唐朝,李世民:我也来举一个例子,重量,应该是标量。
有的人在公屏上发了一些乱七八糟的答案,什么雨水、泥土的。
高老师回答了教室里同学说出的答案,古代的人有的得到了答案,有的就不清楚自己举的例子是不是了。
高老师:“我们来看一下直线运动的位移。以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A点坐标为x1,B点坐标为x2,求物体的位移,这种很简单的,我们......”
西汉,刘彻:咦?发生什么事了?我就低个头的功夫,怎么就听不懂了?明明前面的还能听懂的。
东汉,张衡:应该是B点和A点的距离差。
北宋,苏轼:莫骗我,看着一点都不简单啊!
明朝,朱厚照:如果我绕着我家这个房屋跑一圈,最后回到起点,这也有位移吗?
高老师:“我们来做一个例题,以东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物体从A运动到B,A、B的坐标分别是3m、-2m,求这个物体的位移。”
春秋末期,墨子:左边是2,右边是3,加起来应该是5,但是还有一个方向,有点点不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