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为什么有人与父母长得不像?

朱标面上倒是镇定一片,不过也觉得他爹盯的时间确实有点久了。说实话,他自己对于遗传和变异也是有点兴趣的。

直播屏前很多人听到遗传、变异,好奇地寻找可以看到的物体进行观察,有的在院子里看公鸡的鸡冠,有的看猪圈里面不同毛色的猪、地里的高粱、豆子等。

就连小孩都在竖大拇指,和小伙伴们比,看看谁能竖得更直更翘。找不到其它物品的就观察周围的人,尤其是有很多孩子的人。

一时之间,各朝代都掀起了一股观察之风。

疑心比较重的人看到儿子和自己长得不一样,在“是不是自己的种”和“基因变异”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这部分人在孩子生出来后就有疑虑,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觉得与自己越来越不像了。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这不是我的种,我的妻子不会是背着我偷人了吧?

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会因为这个原因直接把妻子赶出家门,有的人则没有马上行动,想着寻找一下蛛丝马迹。

可是现在听到“基因变异”这种说法,他们犹豫了,光看外表是看不出来了。

【基因在细胞里存在于遗传物质,即DNA分子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同的基因片段决定了你的血型、单眼皮、双眼皮和虹膜等不同的性状。】

【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和其所携带的基因大都有规律地集中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这段主要讲述了基因如何控制性状,染色体的概念。

东汉。

再次看到螺旋状的DNA 分子片段,张仲景竟然莫名觉得很熟悉,明明也才刚认识这种物质没几天。

他觉得后世这种教学方式在某些方面还是挺好的,虽然他们这些时期没有显微镜,有点遗憾不能自己亲眼观察一下微观世界。

但是后世的人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各种方式把这些肉眼看不到的东西展示在他们眼前,也能让他了解很多东西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染色体一半是成对存在的,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了46个基因片段,有数万对基因,决定了人体可以遗传的性状。】

战国时期。

扁鹊秦越人听到“数万对基因”的时候,有点惊讶,没想到这些小到看不见的东西上,蕴含的门道还挺多的。

他理解后世为什么要单独开这门学科了,一对基因就可以使人呈现出不同的模样,数万对的话,可能性就更多了。

只要稍微改变一点点,出来的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人了。再加上其它物种,这门学说需要研究的东西更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