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罗老师强调了一下:“大家要注意,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钠。”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钠的切开面变暗了,这是因为钠和氧气发生了氧化反应,表面生成了氧化钠。”
唐朝。
李世民内心一喜,觉得自己好像听懂了,某物质和氧气发生反应就是氧化反应。
这样看,化学好像也不算难,他觉得自己缺少的就是全面的知识体系。
联合所有科目来学,之前不懂的东西说不定就能理解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高兴得太早了一点。
接着是一个加热钠的实验、钠与水的反应。
罗老师:“实验证明,钠不仅会和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反应,还能和水发生反应,这些都表明了钠的活泼。”
西汉。
刘安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意思啊。
这些实验虽然他不能完全听懂,但是关于金属活泼的这一点算是搞明白了,尤其是联想到前面课堂上的内容。
接下来罗老师讲了钠的几种化合物。
罗老师:“钠的化合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过氧化钠可以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碳酸钠可以用于纺织、造纸、制作肥皂、制玻璃,而碳酸氢钠可以制药、烘焙......”
本来有点昏昏欲睡的众人听到这些作用后,突然清醒了。
氧气他们已经知道了,对于人来说很重要,其它的东西他们有的知道,有的是第一次听说。
但是无论如何总归是有用的,所以大家开始认真听讲。
东晋。
葛洪边记化学方程式,一边觉得有点头疼。
这些东西真的好难记啊,有的内容根本无法理解。
可他还是认真记下来了,想着一定要搞懂它们。
他对这些东西的兴趣真的很大。
一个星期不到的现代高中课程,让他们感受到了后世教育的威力,有点让人抓狂,他们感觉自己要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