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大家的弹幕飞到了其它地方,裴姝学着老师平时上课的样子,清了清嗓子:
“咳,咳,关于假期的讨论暂时就先到这里了,让我们回到今天的重点,关于我们现代的教育制度。”
听到裴姝的话,还沉浸在假期中的众人终于把注意力拉了回来。
裴姝:“为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后世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
说着,裴姝向大家展示了教育法的目录,大家一看,总共十条。
春秋时期。
孔子看着每个章节标题,里面涉及到了基本制度、学校机构、教师、受教育者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他有点奇怪,竟然还涉及到了教师的法律,这就有点奇妙了。
看完目录后,他只觉得后世关于教育的规定十分正规而且非常全面。他对于正文的内容产生了一点好奇。
整个法律条文的正文部分九千字不到,裴姝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一点,她是一章一章按顺序给大家展示的。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教育法制定的目的、适用范围、指导思想等内容。
唐朝。
李世民看到【教育是社会建设的基础,可以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时候还是挺认同的,教育确实可以提高民众的素质水平。
他觉得这里面提到的很多东西都是他需要好好思考的,比如说【国家要保障事业优先发展】。
北宋。
欧阳修看到【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这一条的时候有点惊讶。
尊师重道不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吗?为什么还需要放到法律条文里提出来?
而且这句话还单独放了一行,是后世的老师不行了还是学生出问题了?
要知道他们这个时期还有之前的时期,老师可是十分受人尊重的存在啊,有时候比父母都还重要。
清朝末年。
梁启超看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条的时候眼睛一亮。
他喜欢“接班人”这个词,少年们可不就是社会的接班人吗?
他们老了,少年们接上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这是一个国家能够延续的基础。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确实重要啊!只有重视教育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本来还觉得后世的法律条文怎么如此繁复,一点都不简约。
可是一条一条看下来,古人们只觉得每一条都切中了教育的利害关系。
三国时期。
诸葛亮看到【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这条的时候,觉得后世的人做事挺细致的。
少数民族的教化确实很重要,毕竟和中原地区相比,他们无论是文化、技术等方面相对来说都要落后一些。
要想整个国家都发展的话,这些群体是不能忽视的。
可是他知道后世的国家这么大,不可能做到全国的教育资源一致,某些地方肯定是要差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