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我白哥的梦

周二上午第一节课,语文。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还是两首诗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高》。

宋老师:“同学们,本单元的几首诗都是这个学期的重点,要求背诵的,所以大家需要好好听啊。”

唐朝,天宝三年。

看到自己的诗和李白的放在一起讲,三十二岁的杜甫还挺高兴的。

他和仰慕已久的太白兄刚刚同游梁、宋两地,见了本人后,杜甫对李白的才情越发钦慕了。

学生早读的时候他已经听过全文了,他好像没写过《登高》这首诗啊,难道是后面写的?

杜甫有点好奇,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这里的登高登的是哪里?

北宋。

看到语文课又是几首诗,范仲淹还是有点欣慰的。

说明后世虽然普及了大白话,但对诗歌的重视还是挺高的。

上了十多节语文课了,他发现诗歌的篇幅占比挺大了。

而且对于这些诗歌的选取,范仲淹还是挺满意的。

最先学的那首《沁园春·雪》不是他这个时期,也不是早些时期的,但文风是他喜欢的。

后面《芣苢》《插秧歌》《短歌行》等几首也挺好,今天选的这两首也非常符合他的心意。

范仲淹最烦那些写得十分奢靡、浮华的诗了,对社会的发展没有一点用处。

整天只知道无病呻吟,那种诗留在家里自己看看就好了,就不要大面积推广了。

不过李白的那首诗篇幅还是有点长的,对后世的人来说有点背诵难度。

宋老师:“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生命里的诗意,这几首诗来自不同时期的几位诗人,每位诗人都是独特的。”

“诗人们用诗歌呈现出诗意的人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幸福和乐趣,深刻地理解生命的艰难与顽强,努力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一连串修饰语)

“现在就让我们重回盛唐,走进诗仙白哥的梦境,感受这个自由的灵魂绽放出来的生命之光。”

唐朝。

李白听着宋老师说的诗歌在生命里的作用,他是有点懵的。

虽然宋老师说的话很好,可这个高度是不是拔得太高了一点?

李白感叹,后世真的怪会总结。

自己写诗的时候可能都没想这么多,只是想宣泄一下当时的情绪,结果后人给诗歌安上了这么多情感。

不过他对于宋老师说的“自由的灵魂”这点非常满意。

李白喃喃:“后人称呼自己为诗仙吗?嗯~可以可以。”

贺知章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点点头:“初见的时候就觉得此子有仙人之姿,不过就是被贬到凡间了。”

贺知章觉得“诗仙”的称呼配得上李白。

更晚一点的唐朝。

白居易摇摇头:“既然李太白被称为诗仙了,看来自己只能叫诗魔了。”

说完,他又摇摇脑袋:“不过也不一定,说不定后世人又给我取了一个新的称号也说不定。”

虽然白居易更喜欢“诗仙”的称呼,但估计后世觉得李白更适合这个称呼吧?

他不知道越发往后,后面的人对他们这些早已作古的人会是怎么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