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叹息,经济科技条件这么好,结果最后还是没了,真是可惜。
想想这就是宋朝国祚能这么长的原因吧,前期积累了大量的金钱,到后期就是死撑罢了。
胡老师讲到社会变化、文学艺术和科技的时候,大家感叹,这些方面确实造极一时。
其它朝代的人感到可惜,这样好的条件,宋元还是没了。
讲到儒学复兴的时候,胡老师讲了这个时期儒家的宇宙观、伦理观,主要是程朱理学。
胡老师:“理学的核心是理,也可以说天理,理学家认为理是万物本源,这是理学的宇宙观。理又是什么呢?朱熹认为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即社会等级秩序。”
“比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这种政治和伦理关系,将自然和道德合二为一,将宇宙本源的理和社会秩序的理等同,称为天理。”
“程朱理学把儒家的纲常伦理提升为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以及万物的本源。”
春秋时期。
孔子:。。。。。。
不是,这里面有些思想和我无关啊。
天命是天命,天理是天理,这和儒家有什么关系?
还有,他可没有把自然和道德混为一谈,宇宙本源怎么就能和社会秩序等同了?
人只是宇宙里的一分子而已,这样等同的话有点太自我了吧?
墨子:这不胡扯吗?
宇宙就宇宙,人类社会就人类社会,居然能放在一说?
为了抬高儒家,你们做得有点过分了吧?
这是【天命观】不灵了,换一个【天理观】?
墨子表示自己有点想笑。
不过看了这么多朝代的历史,他也承认,儒家思想对于封建帝王统治确实好用。
不过墨子还是不怎么喜欢。
胡老师:“理学家认为,要让理能够在社会各个层面得以实现,就要使人节制,让人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于是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对于这个主张,大家印象深刻,现在胡老师要详细展开讲解,有人打算好好听一下。
北宋。
程颢、程颐表示,他们倒是要看看,后世有没有误解他们的话。
胡老师:“朱熹对二程的主张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山珍海味、三妻四妾是人欲,这些是过度的欲望,应该要节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对于存天理灭人欲,它一方面强化了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建设,树立和巩固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
“另一方面,它也极力成为了统治者束缚被统治者的精神工具,禁锢了人们的合理欲望,后来受到进步思想家的批判。”
北宋,程颢、程颐:总感觉有点不对,又说不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