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力超群,还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考察的。
个人能力情况不一样,甚至对政策的理解都不一样,做出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同样的政策到了不同人手上,效果千差万别。
赵匡胤喃喃:“不知道后世的政府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他现在急需得到一个答案,因为他们宋朝到后面就要面临这个问题了。
【经济: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继前朝继续发展。引进了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作物。由南向北推广棉纺织业、瓷器畅销海外、商品经济活跃。】
小主,
【科技文化:《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明长城、小说等,发展繁荣。】
西汉。
刘彻:明朝都已经出现玉米、甘薯、马铃薯这些东西了,居然还能出现这么多灾荒。
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如此?
不对,不能说天意,还是明朝统治阶级的问题啊。
刘彻觉得如果他们大汉有这么好的发展条件,说不定还能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呢
这朱家不太行啊,好好的一手好牌打烂了。
【对外关系:相对封闭,前中期实施海禁,合法的私人海外贸易也受到严厉限制,影响发展。到戚继光和俞大猷平息倭寇后,逐步解除海禁。】
秦朝。
秦始皇: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闭关锁国?
限制正常的交易就没必要了吧?感觉明朝的海禁比前面的元朝还厉害,等到了后面,是不是更严重了?
他看了唐朝的历史,人家唐朝就没禁止和外国人做生意,不是也发展得好好的吗?
明朝的航海技术这么厉害,真的太可惜了。
秦始皇在心里的小本本记上了:一味封闭国家要不得。
元朝。
忽必烈:好嘛,我们虽然也有海禁,但也没有你们明朝这么夸张。
看来明朝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