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崔薄言闻言面色顿变,一个读书人,真要到田地里,万一被同窗知道了,岂不笑死人了?
小主,
“娘什么?往日里我就是太惯着你们三个了,大也不成器,二也不成器。就你,娘还能管的住。明日和我们一道到地里。”崔卢氏拍桌子,把事情定了下来。
到了夜深,采小兰上了灯,在屋里回忆自己过去看过的农书。既然要种地,自然得好好种。如果想要一般,只需要跟隔壁邻居学习就行。而想要丰收,经验不足,科技来凑。
以前,采小兰是图书管理员,分管社科书库。百无聊赖的时候,看过很多书。农书也在此列。
只不过,随手翻书得到的东西,都藏在记忆深处,需要有一件主要事情作为由头,慢慢牵引出来。
油灯下,采小兰伏在桌上,面前的一张纸,已经被写得满满当当。旱地耕种时候的注意点、粟米培育办法、土壤增肥的三个办法等。
白天在田埂上休息的时候,她已经和边上的大娘们讨论了一遭,村里哪一家的粟种最好。
而明天,她除了要继续把剩余的一亩旱地翻完,还要购买粟种。
“对了,还有一件事!”采小兰在手中的纸上“施肥”两字圈了一下,“看来需要兵分两路了”!
第二天一大早,采小兰起来的时候,发现崔母已经在灶台做饭了。
“穿越到这样的家庭,好像还不错!”采小兰对崔母早早起来做饭的行为感到暖心。一家人携手并进才是度过困难,生活奔小康的最佳法宝。
无数的宅斗剧告诉她,古代的家庭,有了媳妇,婆婆不用干任何事情,只需要想着如何欺负儿媳妇就行了。而儿媳妇能做的唯一的事,坐等自己熬成婆。
而等她走到堂屋,瞥了眼躺在堂屋里还在呼呼大睡的崔薄言,不由得生出一股邪气,想一脚把他踹起来。
“等我腾出手来,看我不想法子治治你的懒病!”
小院外的村庄上空,家家户户几乎都飘着炊烟。一般的时候,乡下百姓一天只吃两顿。但春耕是一年里最忙碌、最辛苦的日子,在这八九天里,百姓家家会多开伙,往常的两顿饭,会多加一顿,而且能见一些荤腥。
饱餐一顿,崔卢氏与采小兰两人扛着锄头,就出门了。
“阿姑,钱带了吗?”
“带了,待会儿,我先翻会儿地,然后就去和卖肥水的谈价格!”
“不,我来翻地,您先去和周围人家打听清楚价格。”就还剩下最后一亩地,可以捡钱了,她可不愿意让崔卢氏耽搁她的捡钱大计。她可是要存钱买铁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