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百科全书

或许彼此驳斥的双方诸子各有立场,但对于大秦而言,对于教材而言,必然只会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官方的正统答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是针对这一问题,百家众人险些大打出手,最终被乔松统统镇压,并规定有这方面的问题难以敲定的,双方各自陈述与纸上,交由秦王裁决。

上面那个问题勉强算是有了解决,很快又有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一些典籍该归属于哪一部。

比如《周易》,究竟该归类为典部,还是子部?

大多数人认为《周易》为三易之一,乃周文王所作,成书之时孔子还没影呢,自然是典部。

但儒家一方显然不这么认为,孔子为《易经》作注,发散出的观点都是儒家的思想。

同理还有《诗经》,孔子只是收集这些诗并将其编撰成书者,这些诗是各国的文学作品,许多人都主张将其列为集部。

最终由乔松裁定,《周易》为三易之一,列入典部,而孔子所作《易传》则列入子部。

儒家对此表示满意。

至于《诗经》,其中的篇章列入集部,但保留其在子部中属于儒家的目录,并在其后附加补充为什么这么做的解释。

对此有部分儒生还有异议,但乔松说:如果现在其他百家中人收集儒家经典,根据自家学说进行解释,是否也该将对应经典算入对方的学派?

于是儒家都满意了。

以上也只是编撰过程中微不足道的几个问题,具体的编撰过程只能说要不是有乔松坐镇,否则国师府内早就杀得血流成河了。

而不能动用武力的结果就是战斗方式转变成了口舌之争与笔墨之争,随着战况越发激烈,与某位儒生的一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又慢慢发展成了摇人大战。

今天你请同门,明天我请好友,今天你请师傅,明天我请师叔,有些人数较少的学派就差把祖师牌位都搬来了。

几位曾经彼此友好交流过学问的老先生刚来时还不太习惯,想着借此机会叙叙旧,结果不到半天就开始“老匹夫”、“竖子”地对喷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