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

温暖的气候使得关中地区积攒了不少粮食和民力。

同时,边境各地也十分适合农耕经济发展,为汉武帝时期北征匈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西晋到南北朝,中国又一次进入了小冰期,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说北方的气候要比温暖期延迟了半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游牧区域开始扩大,农耕区锐减,游牧民族开始窥伺中原。

很多游牧民族趁八王之乱陆续入主中原,最终造成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

隋唐时期气候从寒冷转为温暖。温暖的气候不仅使隋唐区域空前辽阔,还出现了“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武周盛世”、“开元之治”等盛世。

毕竟温暖的气候为农耕区扩张提供了适宜的温度,而农耕区扩张对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封建王朝来说尤为重要。

从安史之乱开始,中国的气候再度寒冷。

从晚唐到南宋灭亡是一个从温暖到寒冷期的过渡时期,之后气候就急转直下。

由于气候变得较为寒冷和干燥,使得农业区又一次萎缩了。

关中地区再也不能作为原来的粮食供应产地了。

这就使中国的经济重心和政治重心向东向南转移。

自唐以后,长安再也没做过首都了。

气候寒冷加速了人口的南迁,对南方的各方面建设都大有益处。

而在北方,游牧民族占据主要部分。

大量的人民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方式,促进了民族融合。

到了南宋时期,临安已经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宋朝之后的严寒再加上燕云地区的丢失使游牧民族的胆子愈发大了起来。

在两宋时期,东北太冷种不了粮食,辽金都选择不断南下。

南宋灭亡后,气候冷得史无前例。此时,蒙古兴起,黄金家族打败欧亚大陆无敌手,很快便统一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