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不好听的,这人出去代表的不是他自己,而是咱们厂。”
她边说边比划着,神情认真,“所以不光要培训专业技能,还要注重个人仪表。”
“这人不仅要能说会道,反应还得快,如果遇到难缠的客人,他可以直接应对。”
她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陈凌浩点头表示认可,“还是你考虑得周全!”
他的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
苏锦华道:“我建议这销售还是得考核,通过了之后才能拿产品进行贩卖。”
她的表情严肃,显然对这个建议很有信心。
听了她的话,陈凌浩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缓缓说道:“我们本来就没给人家开工资,这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锦华倒是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不过这并不是难事。
“我们可以跟他们考虑一部分底薪,如果要底薪的人提成就不那么高。”
“如果有人愿意不要底薪,那提成可以按照标准适当提高一些。”
她快速地思考着,给出了一个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样既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又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多买多得。”
“我们可以跟他们考虑一部分底薪,如果要底薪的人提成就不那么高。”
“如果有人愿意不要底薪,那提成可以按照标准适当提高一些。”
陈凌浩听了,思索片刻后说道:“这方案听起来还是非常可行的。”
他的表情认真且专注,“但具体的底薪数额和提成比例还得好好斟酌,不然恐怕会适得其反。”
“毕竟底薪定得太高,会增加工厂成本;提成比例不合理,又无法充分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我们既要能激励他们努力工作,又要保证工厂的利润。”
“这中间的平衡需要仔细拿捏!”
苏锦华点头道:“没错,这方面还需要详细核算成本和预期收益来确定。”
她微微皱眉,神情严肃,“而且考核的标准也得明确,不能模糊不清,让大家心里都有个底。”
“只有把这些都清晰明确地定下来,才能让这个方案真正发挥作用。
“既保障员工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工厂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