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们日后治理好封地后,再由亲王前去宣扬国威,拓展我大明的影响力,也不迟。”
孔希学心中满是激动与自豪,再次叩谢,“陛下圣明,臣定不辱使命!”
“必将倾尽全力,带领孔家及天下饱学之士,让我大明文化在四方绽放光彩,扬我国威于四海!”
此言一出,那些一同前来的儒士与文臣们也纷纷回过神来,旋即整齐划一地跪地,高声呼喊:“陛下圣明!”
他们心里清楚,孔家作为儒家代表,此番肩负如此重任,荣耀加身,往后儒家在朝堂的地位必将水涨船高。
而他们,作为儒学的追随者与传播者,自然也能跟着沾光,获得更多的利益与尊崇。
朱元璋抬手示意众人平身,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问道,“诸位,你们此次一同前来,有何要事相商?”
此言一出,原本还带着些许嘈杂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明白,正题终于来了。
那些儒士满心期待地看向孔希学,他们怀揣着对改革的不满与担忧,早已准备好慷慨陈词。
就等着孔希学率先呈上反对改革的奏疏,好一同附和,在朝堂上掀起声浪,说服陛下改变心意。
怎知,孔希学像是完全没看到众人的眼神暗示,神色如常,对朱元璋恭敬地躬身道。
“陛下,臣此番只是前来京师,是看看改革所带来的变化。”
“这些两日,臣走街串巷,亲眼目睹了市井间的烟火变迁,百姓生活虽有改变,但大体安稳。”
孔希学双手抱拳,高高举起,“您高瞻远瞩,推行改革,这是我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如今看来,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改革初见成效,未来更是不可限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话一出口,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
那些原本期待孔希学反对改革的儒士和部分文臣,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期待转为难以置信,最后更是愤怒,又夹杂着一丝茫然。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孔希学竟会突然倒戈,说出这般支持改革的话。
李奥本喝着快乐水,差点被孔希学的这个转折喷牛晓乾脸上,被呛得直咳嗽。
“我尼玛,孔家这跪的速度也太快了吧。”
牛晓乾捂着嘴,不让自己笑出声,“咱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还真没错,孔家都是一球德行。”
“昨晚咱们还看着他,嚷嚷什么改革破坏祖宗礼制,今儿个吃下老朱的大饼,立马就变了嘴脸,真是不愧是孔家人。”
即使朱元璋他们一帮子去现代学习过的人,虽然早就知道孔家在历史上为求自保、贪图利益而见风使舵的丑样,可实打实看到这般场景,心中仍不免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朱元璋稳稳地坐在龙椅之上,将朝堂上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
他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他心里清楚,孔希学这一转变,正合了他的心意,也省了他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