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老儒士也在心中哀叹,自己经营多年的书院,那些都是他的心血,如今却要被朝廷官员插手交接,他总觉得自己多年的努力像是要被别人摘了果子。
可他也明白,在这皇权至上的朝堂,他们这些老儒士再怎么不满,也只能乖乖听话。
老儒士们心里清楚,之前他们以所在之地的百姓和学子为借口,试图阻止改革和推脱前往偏远地区讲学的任务,这些借口已然失效。
尽管心中满是怨念,但在这威严的朝堂之上,老儒士们只能强装出一副感恩戴德的模样。
纷纷跪地谢恩,“陛下圣明,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重托。”
可那颤抖的声音,还是隐隐透露出他们内心的愤懑与无奈。
朱元璋看着他们这般反应,心中暗自得意,想着这些老儒士终究还是被自己拿捏住了。
但面上,他依旧摆出一副关怀备至的模样,“朕相信诸位定不会让朕失望,你们皆是我大明的栋梁,这偏远之地的教育大业,还得仰仗诸位。”
“待你们归来,朕必有重赏,以表彰你们为大明所做出的贡献。”
朝堂上再次响起一片谢恩之声,只是这声音里,明显多了几分无奈与苦涩,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们满心的不情愿。
“诸位先退下吧,即刻回乡收拾行囊,随后会有人护送你们前往讲学之地。”
“一路上,朕自会安排妥当,保证诸位的行程顺利。”
朱元璋挥了挥手,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示意老儒士们退朝。
老儒士们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退出朝堂。
他们心中清楚,这一去等待他们的,将是偏远地区艰苦的教学生活。
那里没有他们习以为常的舒适环境,没有围绕身边的赞誉与尊崇,只有未知的艰辛和漫长的孤独。
待老儒士们离去后,朝堂上的气氛稍显轻松了些。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缓缓扫向孔希学,“衍圣公,你也一同回乡。”
孔希学心中一凛,立刻集中精神,聆听陛下旨意。
“此次你回去后,即刻召集孔家一族以及你所看重的饱学之士,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
“三个月后,你便带领他们代表咱大明出使四方周国。”
“在你们出发前,朕会让官员前去宣旨,告知你们具体先去哪个国家。”
孔希学听闻此言,脸上瞬间涌起激动之色,“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陛下如此信任臣,委以这等重任,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重托!”
说着,重重地叩下头去。
朱元璋看着跪地谢恩的孔希学,“起来吧,衍圣公,朕相信你定能出色完成使命。”
“谢陛下!”
孔希学缓缓起身,又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这才转身,稳步退出朝堂。
出了朝堂,孔希学置身于宫殿之外的开阔之地,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因激动而狂跳的心平静下来。
目光望向远方,心中十分清楚,此次出使四方周国,对于自己和孔家而言,无疑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