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时日,朝廷推行的改革,不断冲击着传统儒学的根基,孔家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
往日里儒学高高在上的地位,似乎在改革的影响下,有了些许动摇。
然而,这次出使倘若能圆满成功,那么一切都将迎来转机。
只要能在外交上为大明立下赫赫功勋,让四方周国对大明的文化和实力心悦诚服,对儒学尊崇有加。
不论改革对儒学和孔家造成多大的冲击,都无关紧要了。
到那时,凭借这出使的功绩,自己在整个大明的地位必将更加尊崇。
孔家在华夏大地的影响力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如日中天,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孔家的子弟也将因此受益,在各个方面获得更多的机会与利益。
与此同时,朱元璋冷冷地看着孔希学退出朝堂,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悦,心底暗自冷哼一声。
但很快,便收敛了情绪,面上依旧挂着满意的神色,转头看向礼部尚书与行人司指挥使,沉声道。
“孔家此次代表大明出使四方周国,事关我大明国威与文化传播,不容有失。”
“你们即刻着手准备,挑选精通各国礼仪、熟悉外交事务的官员,协助孔希学一行。”
礼部尚书和行人司指挥使连忙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会精心筹备。”
“必定挑选出最为合适的官员,制定出最周全的计划,绝不让此次出使出现任何差错。”
朱元璋微微点头,对二人的回答表示满意。
同时,不动声色地朝毛骧使了个眼色,毛骧心领神会,轻轻颔首示意。
随后,目光扫向满朝文武,“除此之外,诸位还有事要奏的吗?”
话音刚落,毛骧神色凝重,大步出列,单膝跪地,高声奏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近来,臣所率锦衣卫在暗中查访时,发现了一件极为严重之事。”
“年初的各地布政司、府、州、县等衙门官员进京核算钱粮与财政收支账目期间,有官员竟携带了大量事先盖好印章的空白文书。”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起初,臣等还只是怀疑这些文书用途不当,可随着调查的深入,才惊觉这背后竟隐藏着一个多年来的官场积弊——空印之事。”
“这些空白文书便能随意填写内容,毫无监管可言。”
“一旦落入心怀不轨之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
李奥一脸怪异的看向朱元璋,嘟囔道,“老朱这家伙真是心急啊,才把孔家和老顽固收了,这就要…”
话还没说完,牛晓乾一把捂住他的嘴,“别尼玛剧透,让我好好瞅瞅老朱又要干嘛。”
毛骧这番话,让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一片哗然。
有的官员面露震惊之色,显然是刚刚听闻此事,难以置信竟有如此胆大妄为之人。
有的则脸色苍白,眼神闪躲,神色间满是心虚,一看便知与此事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