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凡有些愣神,却见祖父祖母一脸了然神色。陆氏也不多说,只笑嘻嘻代谢凡接过。陆才明又说了许多何时去官府过文书,田租几何,如何送来,谢老秀才夫妇连连点头称是。陆才明接着聊了些自己上北方经商沿路见闻,将来谢凡如何会试赶考等等。
吃过饭食,陆家父子方才欢喜离去。饭后谢凡方才回过味儿来,是为了优免田赋,心中恍惚大悟:“原来如此。”更有几分诧异,祖父向来迂腐正经,也不贪图银钱,对于投献土地却是如此习以为常。可见此风如何盛行。
转眼想到,既然投献田地如此光明正大,自己如今有了功名,也可为顾三郎入民户户籍。
于是去过文书时候,顺口提出要为家中仆人落户籍。衙门胥员历来跋扈,此时也忙不迭恭敬答应下来,片刻便办理妥当。谢凡照例给了小吏几分银子辛苦费,那小吏更是受宠若惊,双手恭敬接过。
回到家中,顾三郎对谢凡纳头便拜,口中说着“大恩大德,无以为报,当牛做马”等等。谢凡连忙扶起,说道:“将来上北京赶考一路还要有劳三郎辛苦。”顾三郎自是连连答应不提。
历来会试皆由北京礼部主持,在乡试来年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场进行。从应天府至顺天府,相距千里,实在山高路远。
运河行船昼夜顺水行四百余里,逆风亦行百余里。相对陆路,简直方便快捷。因此时人往返南北两京,多由京杭大运河走水路。可是即便如此,也仍需十数日方才到达。
举子进京赶考,所带难免繁琐,衣服鞋帽,床单被帐,笔墨纸砚,书籍文书,更有书童仆从。因此往往教寻常行人商贾更为缓慢。
谢老秀才虽然精于乡试,却未曾参加过会试。对于谢凡上京赶考一事,格外小心谨慎,为免延误时候。便叫谢凡收拾齐整就早早出发,同表叔陆才明一路,正好有个照应。
陆才明自然一口答应,连连保证将谢凡顺利送到北京,北京城里住处亦是由他一力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