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粉条作坊

“对不起,是我大意,等会我去镇上钱庄换成铜板,锅灶都架好了遮阳棚,马上就可以做粉条一点时间都不耽搁,谢谢舅老爷。”朴实的农家人,东家还没见着就做了这么多事。

“家里的女人听到在家门口做事,还能挣二十文一天都高兴坏了,立马就干起来,我也没推脱,个把时辰就把凉棚灶台搭好了,这些木盆也都清洗干净了。”昨天晚上徐老汉嘚瑟了好一阵子,几家邻里都能做工挣银子还要收他们家的薯面,各自拿了小礼物都来感谢他,王驴头父子在镇上打工,回家听说家里的女人能做工,特地送来一包旱烟。

“昨天下午泉水父子俩还上山去砍了两担柴,我想以后烧柴就让泉水家的大儿子包圆,虽然只有十岁,每天砍两三担柴不难,镇上柴卖五文钱一担,小孩子给十文一天就可以。”徐老汉说着话观察杨小麦的反应。

“哎呀,舅姥爷什么事都替我想到了,听你的,我不在这什么事你都可以做主。”徐老汉再一次听到这句话精气神又高涨了一倍。

辰时过后,做事的人都到齐了,三个成年男人加一个半大男孩,八个女人看起来倒是利落,做粉条不一定输给男人。人是不是少了点,加上自己三人才十五个,暂时这么着吧。

杨小麦没有说客套话,站在这些成年人面前也不畏缩,她从来没把自己当孩子。“各位叔婶姐姐,今天是我们的粉条作坊第一天开工,有几件事我要说到前头:第一,我们做的是吃食,每个人不能留指甲要勤洗手,头发束紧点互相查验身上有没有碎发,每天辰时上工中午回家休息,申时后收完粉条下工;第二、不能对外人说做粉条的事,发现谁说了全家人都不用来作坊上工,还要扣除全部工钱;第三、天热穿的单薄小心烫伤,工钱三天发一次,做满一个月的可以拿三斤薯面换两斤粉条,走亲戚送朋友都行,但不可以拿去卖,发现了会吃官司的,我们的粉条是独家专卖的,东家是我们惹不起的大人物。”

糊弄这些没见过世面农家人,杨小麦自己都觉得惭愧,还是说点有实质意义的吧。“昨天收了你们的薯面没付钱,等会我去钱庄换了铜板就给大家结清,今天的中午开工饭我们就吃粉条,全家人都可以来吃,具体做事安排全听我舅老爷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到有饭吃,还可以全家一起来,一下子气氛就沸腾了,粉条长什么样,听说以后只有大酒楼才能吃的到,这么精贵的吃食紧着大家吃,东家着实仁厚,啥都没做就获得了褒奖。

徐老太不失时机的夸道:“我这些外孙子别看他们年纪小,做人做事大气着呢。”徐老太这外孙子叫的顺畅,听的也亲切。

“舅姥姥,我可没你说的那么好,家训里有一条:对衷心做事的要像家人一样对待,做粉条还有三个多月的时间,天凉就做 不了,到时候我们再做别的营生。”三个月后她在哪都不知道,别的营生更不知道是什么,管他呢,先糊弄再说。

“谢谢大侄子,我们会好好做事的。”李泉水的媳妇夏小花及时表态,是个脑子灵巧的人。

徐老汉让李泉水赵猛子把晾凉的料汁抬进屋,教他们揉面,徐老太让其他人两个一组准备木盆筛面桶,大锅烧开水木盆倒满凉水,第一桶面揉好了,徐老太和杨小麦三兄弟分别教大家筛面、冲面、晒面,操作简单易学,女人们上手很快,一会儿就出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