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粉条作坊

作坊的事基本上没问题,杨小麦和徐老汉打了招呼去泰宁镇,到钱庄换了五千个铜板,又去肉铺称了三大块五花肉十一斤,中午准备做猪肉炖粉条,豆腐买了两板,最后去了木匠铺,六个大木桶正在装上牛车,付清余款刚好搭便车回河西村。

徐老太接过背篓放到灶房。“咋买这么多五花肉,有个两三斤炼油就很好了。”农家人平时都是水煮菜,过年节才能尝到荤腥。

“舅姥姥,留一块五花肉明天我们吃,中午我教你做猪肉炖粉条,五花肉切片下锅炼出油,这些肉太肥要盛出一些,豆腐切块放油里煎炸一下,再放入蔬菜翻炒咯盐酱油加水煮开,最后把粉条放进去调匀煮会儿就好了。”杨小麦没过过苦日子,原主记忆没有,穿越后的这些天也是三餐饱饭有肉有蛋,就是没有蔬菜。

徐老太听完从灶房角落拿出一棵大白菜。“大小子,去把大白菜洗了,我先切肉。”快到晌午宝贝孙子要回家吃饭,多一个人帮忙快些。

洗完菜就闻到作坊炼油香味。“我来烧火。”插不上手找点事做,总不能一直站着当观众。

“咳咳咳”原本挺好的火焰被她加进的几块柴压熄了,黑烟往外冒,熏的眼泪鼻涕一塌糊涂。

“大小子,没干过这活吧?赶紧洗把脸,这里交给我就行。”徐老太太推送她出门,自己从灶口抽出几块柴禾,拨弄了几下烟雾消失了。

两大锅猪肉炖粉条,大人孩子二十几口人,吃的那叫一个欢畅,汤汁鲜香粉条顺滑筋道,又是新鲜的吃食,个个撑的肚子溜圆。“锅里还有一些,驴头家的盛两碗回家让他们父子也尝尝,我们四家人靠得近,有事相互帮衬着。”徐老汉的 话得到赞同,驴头媳妇更是感激不尽。

这四家人只有王驴头家五个大人,大女儿出嫁了儿子刚成亲,小女儿刚过十五岁已定亲,年前就要出嫁,庄户人家讲究娶媳妇过年好运连连。

赵猛子家一个老娘四个孩子,女儿十五大儿子十三,还有对十岁的双胞胎儿子在读书,夫子夸两孩子书读的好,将来会有大造化,所以全家人勒紧裤腰带供着。

李泉水夫妻两儿一女,大儿子才十岁女儿七岁小儿子才四岁,两口子除了忙地里活计,稍有空闲就编织竹器,两个儿女每天上山砍柴割草喂猪,小小年纪就懂得分担家事。

他自己家更是老的老小的小,两个儿子一个不在了,另一个也是音信全无,最期望邻里间相互帮衬。

“我们的活计要赶太阳,剩下的料汁大概要做半个时辰,大家歇刻把钟吧,做完这些都回家休息,申时初过来先搓些草绳再收粉条。现在把你们的薯面银子结一下,泉水和驴头家都是五百斤各两千两百五十文,猛子家六百斤两千七百文。”真是一个好管事,付完银子又开始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