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竹溪池

乔璟妍考虑两三天,在自己房间里涂涂画画改了好几遍,终于看到了满意的图案,拿出来同杨松林商量,顺带把银叔也叫来参考。

“义父,我想在后花园靠后墙位置盖一排屋子,两边分别是男女净房和茅厕,中间做吃食铺,顺便把园子花草整理一下,我观察了几天,做学子们的吃食应该不会亏本。”她还不了解县城的消费情况,没有把握说一定能挣到钱。

“后花园确实需要修整,原来的茅厕也是需要修整,可吃食铺子跟茅厕搁一块,叫客人怎么吃得下?即便是没有异味让人知道了也会远离。”怎想怎不靠谱,杨松林说出自己想法。

乔璟妍把竹林小院的茅厕搬出来说。“竹林小院如厕后很快就被溪水冲走了,这里也可以用水冲,只要增加个蓄水池,每个人用过后冲水,天天打扫不会有异味的,何况用餐的客人也会有需求,说不定我们的茅厕特别,还能吸引更多的食客。”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环节,必须配备化粪池,否则用不了多久,下水道全部会堵塞,化粪池的原理虽然简单,只是这个时代的建材太单一,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东西代替,边做边看吧。

杨银根曾经是大户人家下人,茅厕总是让人嫌弃又不得不亲近的地方,从没听到过还有不带味的茅厕,他是个下人,听主家使唤就行,不敢发表自己的想法。

吃过早饭,他就去南街找工匠,那儿有个地方聚集好多工匠劳力,一个胖乎乎的工头很快迎上前,听了个大概就笑眯眯的跟着进了竹林苑。

乔璟妍把图纸一一跟工头说明白,问他做这几间屋子大概要多少银子,工头拿着图纸在后院比划了一番,眯缝着眼打量身边几个人,要做的屋子不小但要砌的墙不多,又是一个孩子主事,没必要说的太清楚。

工头肉呼呼的大脸挤成一团,很有喜感的笑着说:“这屋子不小,你们自己买材料大概需要三十两往上,全部包给我做只要二十八两,我在县城做屋子十几年了,砖瓦木材掌柜都会给个低价,不信你们去打听打听,很多人都知道工头朱大壮的名号。”

这名字叫的真贴切,包工包料还少二两银子,又可以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不用想也会选这个方案,确定方案后订契约付定金,后面的事交给杨举人和银叔两个大男人。

杨松林天天盯着后院的屋子,越看越郁闷,工头投机取巧,外墙借助了三方围墙,实际墙体减少一半以上,这样的操作材料工钱省去不少,多次交涉工头都是嘻嘻的笑而不答,读书人本就不善争利,面对和颜悦色的奸商更是无措。

屋子主体五天就完工了,其实也没砌几块砖,盖屋顶和刷白墙面花的时间多些,食铺大概有七八十平米,两个净房分别建在食铺的两边,解决五谷杂粮的轮回,这种事毕竟是个人隐私,古代男女避讳又多,隔远点比较好。净房连着各自的茅厕,水可以直接流入凹槽进入化粪池。

化粪池是茅厕的关键,挖在围墙外挨着茅房位置,长三尺宽两尺深三尺,五面都用糯米浆砌上砖块,然后盖上大石板。

就这么点工程工头竟然说是契书上没有的,要另加银子,乔景妍也没跟他客气,指着被利用了围墙说:“这三方墙是没有基脚的,怎么能承得住屋顶的重量呢?你一个有名的工头这点常识都不懂吗?赶紧的再加三面墙,地基挖深点,我做的是食铺,人来人往的不得有半点马虎。”

工头一再解释,屋顶的承重在中间的隔墙上,用上一百年也不会出问题,并乖乖的承诺把两个化粪池做好,还主动提出减少了三两银子的工钱,欺善怕恶的人很多,这个朱大壮就是明显的一个

做化粪池时,工头问了好几次做这么个东西有什么用,杨松林回答不知道,他只是按乔景妍画的图纸监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确实不是很清楚。

最后在围墙上中间开了个大门再装上门板,才算全部完工,工头朱大壮结清银两喜滋滋离开。

事情基本上解决了,心情却好不起来,生气又有什么办法,只能怪自己是外行,好在发现的早,茅厕的关键部分没让他人插手。

乔璟妍问银叔会不会点泥瓦匠,银叔回答会一点,于是两个人动手干起来,一个指挥一个操作。

就地取材,凹槽垫上琉璃瓦,两边砌上青石板,糯米浆和泥浆填缝,两块琉璃瓦合上当管道通往化粪池,门前一个定制的大木桶装满水,门框边绳索一拉,水从底部冲进地面凹槽进入化粪池,挥挥手不见一片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