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播种

大少爷处处为他们着想,这份情要让全村人记着,他这个名义上的舅老爷更不能忘,全家人吃得饱穿得暖,还扬眉吐气当上了村长,还不都是这个外孙带来了福气。

乔景妍把播种施肥灌水以及操作顺序说的很详细,脑子里一遍遍过滤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尽管爷爷家的稻田都是机器收割,播种和施肥还是采用人工,尤其是施肥方法值得推广。

竹林坊的十来个男人听后连连点头,种田本来是又苦又累的活计,经这么一规划似乎省去大半劳作,之前的犁耙已经见证过了,播种完全靠人力,只是改变了一些方法,就可能变得轻松许多。

三天后,竹林坊大门前聚集了上百号劳动力,与筑堤坝时不相上下,工钱四十文一天还管午饭,河西村不少家要忙自己播种,这些人大多数是河东村的劳力,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孙王两姓,王春生作了大致分工,然后各自按要求出发。

王春生和吴大旱拉着装有粮种的牛车去河东村,刘村长领着十个人跟随,先把低处的几亩插秧一样,都是种田老把式,看过立刻就能上手。

吴大旱带着两人挑了好几担粪肥放在田埂上候着,低处的田播完种马上从上层田里放水,粪肥和着流水均匀的灌溉,有了一层薄水覆盖,阻挡了鸟雀祸害,三十六亩水田半天功夫播种施肥全部完成,收工时刘村长带着大家在靠田埂的位置,又加播了一行密实的种子,备着以后补苗,这一招非常必要,保障了粮食收成。

小主,

孙王两姓的人嘴都笑歪了,看着与往日一般无二的水面嘲弄道。“没种过水稻难道还没见过?这么早下种还不用移栽,这样的种田方式闻所未闻,地里都是凉的能出的了芽苗?不烂掉一半就算好的,再说遇上倒春寒那么娇嫩的苗儿不死也要塌层皮,还指望能收多少粮食?”

“是啊,种田哪会是这么简单,育秧的时候全家轮番守在田边赶家雀,五六天后苗出齐了才能放心离开,插秧时更是累的人都直不起腰,紧接着又是浇肥耘田打草捉虫,更累人的活计还在后面呢?”后面是收割打谷,虽说会更累但是心情是愉悦的。

“一个毛头小子整那么大片田,现在是农闲,总会有几个人去挣那几个工钱,等到收割的时候,自己田里都忙不过来,他到哪里去请人,叫他看着金黄的谷子收不上来哭去吧。”

“哈哈哈哈哈。”又是一阵附和的笑声。“这小子看着挺机灵的,脑子还是有点钝,河西村要是没有那些水田,还不都得跟他佃田种,多了那么些劳力加上女人孩子,这小一半的田就不用操心了。”

“管他呢,最好是全都荒了,让衙门打他板子,还要罚没家产,叫他嚣张的都不知道自己姓啥。”

根据千年后的科学种植经验,稻种报了芽出苗过程会产生热量,加上有一层水覆盖,地表的温度相对比较高,即便是遇上倒春寒,也只会影响种子的生长速度,烂苗的情况也会出现,一般是零星的几颗,所以会有补苗这个环节。

播种的时候,河西村的人才明白,竹林坊的田为什么整成长条形,站在田埂上向两边田里抛洒种子,两丈宽的田就是现学的都能抛准,一次抛洒五粒种子,一行抛多少颗也有明确规定,下种不用脱鞋,还真是新鲜。

他们自己的田完全是为了一致好看,才整成同样的长条形,当时还有人觉得田就应该和这个字一样的方方正正,没想到这样的更方便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