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啥可惜的,我们芹儿长得多水灵,说话干活都利索,那小子见了不动心肯定是瞎子。大姐,他俩为什么吵架?”
“芹儿带着表妹从山上翻到了河西村这边,摘了一串酸果子还没吃就撞了个正着,非说不是河西村的人进山就是偷山货。芹儿也没服软,说他一个做工的溜到山里躲懒,骗吃骗喝骗工钱。你们说小子吵架哪干得过姑娘家,占了上风的芹儿还嚷嚷,不服气去上溪村找她接着吵。”
“这个何小子气得不轻,下山就让猛子媳妇帮忙去上溪村打听,这个猛子媳妇还真问了好几个上溪村来做工的,把情况告诉了何东明的娘,人家给话了,明天上午在镇上茶楼让他们俩相看。”
“这就是成了,芹儿是有主意的,我看这个河西村很快就能富的流油,到时候替我家妮子寻个好人家,姐妹俩住的近相互有个照应。”
“二姐想的也忒远了点,你家妮子才十一岁。”三姐妹憋着声音咯咯笑。
都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同样是打工,该挣得的铜板一点没少,却把儿女的终身大事敲定了。因为一起做工结识,后来成为儿女亲家的还有几个。
众村长离开竹林坊,虽说以前不怎么熟悉,有的根本就不认识,十多天来一起劳作一起吃饭,尤其是刚刚知县大人布置明年要种双季稻,跃跃欲试的热情彼此感染。
王春生跟在他们后面,听着他们交谈种双季稻的打算,冷不丁的有人问:“王管家,你那田里的鱼苗是哪里买的?”好像没听说过有卖鱼苗的地方。
小主,
“在乌龙河捕的,用细竹片编几个这么大的篓子,留几个鸡蛋大小的洞口,绑上几片菜叶洒一把米糠,总能收上几条小鱼。”他没有说竹笼稍加改进,还能铺到大鱼。
稻田里收的鱼大可吃可卖,小的先养着过些时日再放进晚稻田,像竹林坊这么多田的小鱼,只能放进水库。
王春生想了想,既然村长都在一起,原本想等到库房说的话提前说了出来。“各位村长,今天的稻谷收完后短工就不需要了,但得请三十个长工,工钱是每月八百文,管三餐饭住不住随便,一个月可以歇两天,农忙的时候除外,若是有意愿做的帮忙推荐一下。”
做长工的一般是家里劳力多或者没有田地的人,这样的人家很少,农家人都是农闲时外出打工,可这里越是农忙时候越不能离开,所以工钱和待遇开的挺高,镇上做伙计的工钱比这少的多,当然人家也不用日晒雨淋的干活。
薛良第一个蹦出来报名。“王管家,我家可以来四个人。”他爷爷是村长,家里有二十二亩水田,三十五亩旱地,菜地还不包括在里面,大伯父子四个劳力,他爹父子三个劳力,他想的很明白,要是四个人来做长工,农忙时节家里就请短工,时间也就十天半月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