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于朝堂之上,谋划朝堂之外,另一处战场的权斗

一个安南改交趾布政使司,都十年了,还没完完全全的安定!

世界之大,有多少个安南需要平定呢?

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呢?

而且,采取文化输入的方式,张山风有自己的盘算。

自从应州之围之后,张山风的心态,已经有了改变。

他需要权!

以文官与他的水火程度,从朝堂上要权,想要更大的权力,可以说举步维艰!

那么,换个思路,就很有必要了。

至于具体思路,很简单,一字记之曰:道!

朱佑樘做梦也不会想到:国师,国师,一国之师!

这个虚衔在朝堂,虽然官居一品,却没屁用。

国师徒有其名,叫不动九品书吏,使唤不了内廷小太监,更加指挥不动一干公侯。

国师,就是个笑话,属于啥也不是!

然而!

文官错了,朱佑樘算漏了!

朱佑樘的确具有后世先进思想,眼光很广,很超前。

然而他错就错在:他具备后世思想!

他错就错在,他的思想太超前!

后世伟人振臂一呼,建国之后,不许成精!

后世的老百姓,看鬼神,而不信鬼神!

朱佑樘也一样,他也不信鬼神!

但是,时代不一样!

大明没有那位伟人!

你不信鬼神,大明多的是人信!

身居深宫的朱佑樘,根本想象不出来,普通老百姓对鬼神的笃信,以及敬畏程度!

走南闯北,远去过琼州,悟道于湖广,经略了辽东,困守过应州……

张山风的见识,就远非朱佑樘能比拟的了。

张山风很清楚:越穷的地方,对鬼神越笃信!

而且,越偏的地方,手段和迷信程度越深!

京城乃天子脚下,虽然信鬼神,却也压制,还没什么感觉。

一旦出了京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些偏僻之地,皇权可能还没有神权管用。

一些穷山沟里,别说普通老百姓,就连当官的都拜三清!

后世经济最为发达的广东,上海,香港等地,为什么那么多人信风水,拜各路神佛,家家户户进门处,都供着神像?

就是因为在大明朝,他们是穷得一塌糊涂的地方,不是渔村,就是下品府县!

哪怕是伟人,也没能让这些地方,彻底摆脱迷信,更别说这个时代了。

在大明,道教是全民信仰!

然而!

大明却有一种人,对鬼神没有普通老百姓那般狂热。

他们就是:读书人!

大部分的读书人,哪怕是内阁四公,或者六部部堂,都是敬鬼神而远之的类型。

读书人,属于是我信你个鬼,但是我不招惹你,你别来烦我。

然而,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不仅自己不信鬼神,还教导别人不信。

这种人,无疑就是国师张山风的眼中钉。

对于这种人,一般级别的穷书生或者富家子弟,影响力有限,翻不起什么浪,张山风自然不放在心上。

但是,这种人中,又有一类人,影响力大,还四处宣扬。

他们是张山风必除的对象。

这种人叫大儒!

有些不信鬼神的大儒,不仅有很高的声望,不宜暗杀,而且还四处传教,极力的削弱鬼神论。

这也就算了,具备后世思想的张山风,只是拿道教当工具,也乐于看到老百姓摆脱迷信。

他并不反对废除迷信!

但是!

你丫的,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抨击大疯哥!

甚至,还将大疯哥与前朝妖僧做类比,贴上妖言惑众,祸乱朝纲的标签。

更有甚者,指名道姓的,将他改编成小说反派!

在他们的笔下,张山风成为那种欺男霸女的妖道,陷害忠良,坏事做尽,秦桧都要靠边站的大反派!

尤其是,如今的大明百姓,识字率极高!

万一这些小说,要是跟《三国演义》一样,被广为流传,那还得了?

大疯哥岂不是成了大明版本的庞太师,呕心沥血,反而成了奸臣?

这帮大儒,无疑是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你丫的名气大,大疯哥不方便搞暗杀。

那么,去番邦担任支教的任务,怎么能少得了这帮惊才绝艳的大儒呢?

杀不得,还发配不得吗?

这么有才,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