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令字是“月”,宋老师要求行令的时候需要把作者也一起说出来。
第一组同学:“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句出来,裴姝心里直呼可惜,提到月,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这句,可惜已经被人说了,不过没事,她很快就想到了第二句。
北宋。
苏轼有点惊讶,没想到第一句出来的会是他的词,不过也不奇怪,前几天才刚讲完他这首词。
想到之前宋老师逐字逐句的分析他的词,他到现在还印象深刻呢。
第二组同学:“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句一出来,有人哎呀了一声,看来想到的诗词又被别人先说了。
裴姝他们组是班长潘慕琳站起来说的,她正好是语文科代表,完全难不倒她:“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朝。
正对人生无常表示无可奈何的张若虚一愣,没想到自己的诗就这样出现在了后世,让他觉得十分奇妙。
在盛产名人的大唐,自己可以说是籍籍无名,他估计自己的诗应该也是一样的待遇,没想到竟然流传下去了?
最近张若虚有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看到自己的诗被后人记住,他竟然冒出了一点欣慰,感觉还是有点有价值的。
听到这句诗,观看直播的很多人一愣:这首诗叫什么名字?怎么好像没听说过啊?
明朝。
胡应麟也是一愣,张若虚这首诗确实很少被人关注,之前他收录唐诗,在寥寥的资料中才发现了这首诗。
《春江花月夜》明明写得流畅婉转,算是精品了,没想到之前的朝代却很少提及这首诗,好像不值一提一样,就像作者本人一样,资料也是少得很。
现在看到后世传颂,胡应麟还是感到很欣慰的。
第四组同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朝。
李白的诗再一次被提到,最高兴的不是本人,是杜甫。
听到自己偶像的诗被提到,杜甫脸上露出欣喜神色,觉得果然不愧是太白兄,诗的流传度真是广,就四个人站起来,两次都是太白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