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过觉得自己还是能理解这人的行为的,搞农业又不是坐在家里就可以搞出来的,得下地啊!
不过他看了下西部地区的位置,觉得这人勇气可嘉,能够自愿到如此艰苦的地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换成他的话他不一定愿意过去,毕竟在他眼里,虽然民以食为天,但做官要比研究农业更重要一些。
北宋。
这种放弃好待遇,选择去艰苦地区的事例不是赵匡胤第一次听到了。
他只觉得后世这些人的觉悟真是,不是他们这些封建时期的人可以比的。他现在已经能逐渐适应自己是一个封建地主的说法了。
赵匡胤现在还发现一个问题,后世这些搞科研的人,研究哪一方面就是研究哪一方面,好像不怎么和政治扯上关系。
可以说是分开的,是不是这样能让研究者的精力更集中一些?
不过想着后世对于士农工商的职业排序没有古代如此看重,好像也能稍微理解一点了。
赵匡胤觉得自己这个时期也得宣传一下,不要只把做官放在第一位,得向后世多学习学习啊!
不然被那些所谓的西方超越了,可能后面的人得重走老路啊!
【刚开始的时候李老研究的是牧草,到了西部后,发现当地的小麦出现了锈病,减产严重。后来李老和同事被紧急调去研究杂交抗病小麦。】
北魏。
贾思勰看着视频里配的图片,只觉得熟悉,这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害,比较难解决,对于作物的产量影响太大了。
小麦的抗病害能力太弱了,难道靠杂交能够提升小麦的抗病能力吗?
贾思勰万分期待,特别想知道这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后世的杂交作物真的好,产量让他眼热。
【在其他同事想着近亲杂交的时候,李老给小麦找的相亲对象是他之前研究的牧草。牧草的抗病能力极强,不用怎么打理就能长得很好。】
东晋。
陶渊明听到牧草的抗病能力极强的时候,认同地点点头:确实。
种地真是太难了,他在南山下种了一些豆子,本来想着土壤肥沃,长势应该会比较好。
谁知道草长得比豆还好,为了让已经生长出来的豆苗好好活下去,他每天早早就去除草。
种地还是挺累的,不过他还是